第481章 争夺公论(二十七)(第1 / 4页)
却不想当日夜里,张九叙就找了来“卑职寒窗苦读二十载,为了能有今日,家中父母殚精竭虑,娘子冬日帮人浆洗衣服,双手皴裂。幼子尚未成年,却砍柴做饭,耕地劳作样样精通。还望郑右谕看在同年情分上,高抬贵手,通融一二。”
郑直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张九叙把话讲的如此直白,让郑直也张不开嘴。况且对方讲的与之前郑直了解到的大致相符“俺若是开了这道口子,怕是这四人永远也凑不齐了。”
张九叙默然“禹功惭愧。”
“罢了。”郑直摆摆手“禹功兄,俺们是同年,不必如此。只是这事不要让其他人晓得了。”
张九叙一听大喜,赶忙拱手“多谢行俭兄。”
内阁看到郑直《论文臣统兵优劣论》的反应出乎了弘治帝预料,不是气急败坏暴跳如雷,也不是力证驳斥,而是风平浪静,石沉大海。
这让弘治帝感觉一拳打在棉花上,反而不满了,显然内阁无视了郑直对他们的挑衅。可这也意味着,内阁再一次无视了弘治帝。
更让弘治帝恼火的是,郑直的文章之后在翰林院也没有掀起波澜。甚至还不如前一阵,就是否该让黎庶品评朝廷官员的动静大。可弘治帝毕竟是从小就接受系统皇嗣教育的,很快就从失态中平复了情绪。
换一个角度想,内阁的态度,是否意味着对于兵权,文臣们并不像弘治帝想象的那般警惕?如此,弘治帝决定变虚为实,再试探内阁一下。毕竟郑直每前进一步,也就意味着弘治帝距离最终目标近了一分。。
于是八月二十八,早课后,李荣传旨“命锦衣卫指挥使、詹事府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郑直选庶吉士四人,考究祖宗成法,评议《诸司职掌》与《大明会典》优劣。”
郑直无语,对方比他大一圈半。送走张九叙后,他不得不又猫在书房,琢磨备用人选。顶簪则依旧半夜跑了进来,坐在他怀……身旁读书。
不出郑直所料,第二日一到翰林院,他就得到消息,胡铎和马卿今早请人送来消息,得了重病,需要请假养病。
按照朝廷规定,官员有病“先次具奏,例将奏词立案,候再奏,行该衙门勘实,取同僚同乡官结状及住俸月日明白,查例覆题,行该衙门,转行本官,遵照回籍。”一般朝廷给官员养病时间三个月假,病重回乡,最多三年。
庶吉士请病假虽然少见,却并非没有。只是按照成例,庶吉士未经考校者销假后,量授科道或部属官无再送读书者。郑直没想着害谁,众人若是不愿意,大可以像张九叙一般明言,他也不会勉强。如今弄得郑直好像断送了同年文脉仕途,这让他恼火异常。
这件事郑直占有大义,却一定占不到理,哪怕同年之中也肯定支持胡铎等人。不过郑直原本就是一个独来独往的性子,之前拉拢同年不过是为了壮声势。如今既然想开了,去他娘的同年,俺自个来就好。
《诸司职掌》是太祖高皇帝仿《唐六典》敕修,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内府刊印。该书以官职为纲,下分十门,分别详细地规定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及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五军都督府的官制及其职掌。
《大明会典》以六部官制为纲,以事则为目,分述明代开国至弘治十二年,一百余年间各行政机构的建置沿革及所掌职事。
《诸司职掌》与《大明会典》的纂修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大明会典》正是在其《诸司职掌》续编的过程中揭开了纂修的序幕,又是以其为蓝本完成。
当初郑宽及第后,就是被谢迁拽过去在《大明会典》里沾沾手,才在弘治十六年初升为詹事府右中允。继而借着弘治十七年太皇太后寿辰升为左谕德。
郑直虽然自个决定作为弘治帝马前卒冲锋陷阵,可还没有疯狂到拉着边璋,程敬一起死的地步。于是第二日在翰林院假模式样的考校一番后,点了他觉得有水平的严嵩,张九叙,胡铎,马卿四人,也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准备第二日报上去,并开始着手完成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