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 第二百三十五章 欢喜冤家

第二百三十五章 欢喜冤家(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单位内部必须和和气气,但单位和单位之间却完全不同,尤其是同行之间!

听着很玄奇,但是人们都不约而同的信了。

因为就连老中医也对这种说法无法否认(因为很多食材兼药材都有这个特性)。

有聪明人掐指一算。

如今是七月,把榛蘑搞到手存上半年,咦,刚好过年可以吃!

无论是请客还是养生,都正当其时。

就算是在东北过了九月,榛蘑这东西也会消失不见(各家仓库和地窖里存的被刻意没提)。

在资讯传播受到区域和距离限制的年代,绝大部分花城人想要搞清榛蘑这东西在东北的普及性,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在张宏城这个后世来客眼中,信息差所造成的商机是可遇而不可得。

暗中推波助澜是他的拿手好戏。

张宏城与某些单位交换过一小批榛蘑,随即对外宣称手里的榛蘑已经没了。

花城是一座带有海洋气息的城市,哪怕是在七十年代,人们的商业意识也远比旁的城市要高得多。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花城人比谁都懂。

加上人们一直私下保留的煲汤习俗,让榛蘑这种在花城很罕见的物品越发洛阳纸贵起来。

张宏城第二把火偷偷烧向了花城几个福利待遇最好的单位。

提倡人们生活简朴节约是一回事,但放到不太对付的单位之间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不过仗义厚道的小张所长还是应大家的需求,正在找关系把战友新采摘的运过来。

几个来自东北的偌大邮包,证明了小张所长的话。

可这点榛蘑够谁分的?

几个单位一起用力,给张宏城解决了“一点”运输问题。

尤其是各大报纸健康栏目里的来稿文章又兴起了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干榛蘑存上半年在冬天里泡开熬汤,最是滋补和美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