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横生枝节(第3 / 3页)
钱亦文拿起壶来,欠身为老贾续了茶后,说道:“感谢贾先生理解。我们公司刚刚起步,不稳一点,不行啊!”
老贾听了,默默点了点头。
接着又问道:“钱先生,是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钱亦文点了点头,说道:“贾先生,现在已经不是84年以前了,很多沿海城市都已经开放了,我们既然有的选择,为什么不多向选择呢?如果是您,也不会孤注一掷吧?”
“说得有道理!”老贾肯定过后,又语重心长地说道:“可是,钱先生我要提醒你,跨境的生意,这么多年了,内陆走的可都是东珠港啊。
老贾揣摩了一下钱亦文的表情后,打断了如年的话:“如年啊,钱先生是有见识的人,这些东西就不要和他讲了。你先下去吧,我们自己来吧。”
如年退下后,钱亦文松了一口气。
几句套词过后,老贾微笑着进入了正题:“钱先生,我和很多北方人打过交道,也算是知道北方人的脾气,讲究个干净利索。
“我听刘嘉良……刘总说,你和他已经把海外经销的事儿定下来了?”
钱亦文点了点头,等着他的下一问。
“虽说眼下是开放了几个沿海城市,但港口建设、配套的政策等方面,和东珠港比起来,那还是有差距的呀。”
“嗯!贾先生提醒得是……”钱亦文说道,“但是,这一次国家改革开放的力度,也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也在我们省里的外贸部门那里了解过了,国家现在需要外汇储备,如果我们的产品能通过多渠道打入国际市场,不但可以替国家争取到外汇,而且外贸那边,还会给我们一定的优惠政策……”
钱亦文的话,说得老贾的心里有点发毛。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老贾拿起壶来,各自倒了一杯:“可是,这官凭文书私凭契……你们既然定下来了,是不是也该有个合同?”
钱亦文沉着地端起杯来,小嘬一口后,说道:“贾先生,既然您认同我们北方人的秉性,那我就直来直去了。
“贾先生,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没签这个合约,我们也是有自己的考虑。我不怀疑您公司的实力,但是把这么大的一块市场单独交给一家来做,我们势必是得慎重考虑才行。”
老贾微笑点头:“钱先生,你的想法我理解,做生意稳一点,并无大错。
“所以,我们把钱先生请来,就是想让钱先生看一看我们公司的实力。这样,大家合作才不会有压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