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总不能吧?(第1 / 3页)
不然没办法解释,为什么大明至尊皇帝会突然改变对倭态度,总不能因为倭国有银山吧?
他们都没有这方面的发现,远在海洋一边的大明,怎么可能隔海探索。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把蛋糕做大的前提之上。
藤原佐所感受的,是民间一直普遍存在,对倭国的反感。
特别是沿海地区更甚。
没人会去喜欢一个天天袭扰甚至残害自己生活的人。
以前高层还保持友好的体面,那是因为胡元伐倭让大明觉得,自己不能对海外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大动干戈,重则动摇国本,重蹈前朝覆辙。
在见过范广之后,藤原氏就安静的跟只鹌鹑一样。
华夏一直以来,对周边邦国都是不错的态度。
而倭国仗着华夏的优待,以及高层对于底层百姓的漠视,越发乖张,渐渐养成了恃宠而骄的毛病。
对于这种行为模式,文人不过是加深了对蛮夷无礼的刻板印象。
顺着刻板印象,对倭国就更加轻视,却自持身份,总是小惩大诫。
季晓为藤原佐准备了马车,可是一众武士,就要经受一路上百姓的眼色。
武藤太郎对此也已经习惯了。
当初他甚至是被押送着前往京城,现在能脚踏实地已经不错了。
通过大明对倭国态度的转变,武藤太郎也意识到,就是一直对倭寇的放任,才让大明至尊皇帝想要长崎,想要直接在倭国建立港口。
毕竟,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
最后,胡元伐倭被一阵风给吹灭,从此之后,倭国自以为被神风护佑,更加肆无忌惮起来。
这就导致了倭国在洪武时期就敢直接杀害明使,直到郑和渡海,按着天皇的头,他们才自觉屈辱认错。
可郑和终究是阉人,就算他做得对,那么文人也不会去承认,更会为了反对而反对。
所以,此番朝廷派人去旧港,没有阉人,而是让胡义和王伟,一文一武的组合,无形中便斩断了潜在的反对声音。
对于一个有公心,且手握技术的皇帝来说,并不需要家奴来掌控海军,而新的五军都督府改革,也减去了不少将领领兵会拥兵自重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