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顾家往事(第2 / 2页)
知道对方这几天肯定也没有休息好,此时额头还有些细密的汗珠,顾安泽轻声道:“走吧,先回屋。”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顾大庆孩子多,要是搬出去就要多盖房子,所以要了老宅。顾守田为了上山打猎方便,就找村长画了村子最里面的一块地。
顾安泽家的房子是顾大庆和顾守田一起建的,庄稼人建房子都是土坯泥墙茅草顶,哪怕顾家当时生活算好的,也是这么建的,最多多建个一两间,毕竟镇上的那种青砖瓦房实在是太贵了,至少要好几十两,庄户人在田里刨食,几十年估计也够呛能攒够。
顾家二房的房子一排三间,再加左右各一间侧屋,中间堂屋,两边两个是卧室。左边的侧屋是顾安顺在住,右边是仓房也是杂物房。
右边的侧屋和正屋有一个拐角,是通往后院的过道,再前面是两个小房子,一间是厨房,一间是柴房。
因为顾守田经常要去山上打猎,家里的田地不多,只有三亩水田一亩旱地。
常家村和青萍湾这些逃难过来落户的不一样,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常云香嫁过来是看中了顾安泽爷爷长得好,人也踏实肯干。常云香嫁过来后生下两个儿子,大儿子顾大庆,二儿子顾守田,只是顾家的大孙子刚刚会跑,顾安泽爷爷就去了,除了大孙子顾安源,这些孙子辈是没见过自己爷爷的,就连顾安源也不记得爷爷长什么模样了。
常云香性子泼辣好强,知道守着几亩地过不上好日子,早早的就让两个儿子出去学了手艺。
本来乡下人很多人都会磨豆腐,只是自己做的不好,还麻烦。顾大庆是专门花钱去了隔壁镇学的,不光学了磨豆腐,还会做豆皮、豆干和腐竹。顾守田则是拜了温萍的爹为师学习打猎。
这个时代拜师都是儿徒,吃住都在师父家里。谁知这一拜师,顾守田不光学会了手艺,还把温家唯一的姐儿拐了回来,可把常云香高兴的整天都是笑眯眯的。
家里汉子多,收成好的时候交了税勉强够吃,收成不好,必定要买粮食,是以这些年也没攒下多少家底,只是比一般的庄稼人强些,至少吃食上没有缺过。
顾安泽在家里四处转了转,心中想着如何把家里重新规划一下。
温萍看顾安泽这瞧瞧那看看的也没管他,把鸡蛋鸭蛋放好,也回屋睡觉去了,这几天她确实也累了。
顾安泽一圈看完,见舒文已经洗好了锅碗瓢盆正要从厨房出了,笑了一下道:“累不累?”
舒文摇了摇头:“不累。”
常云香把两个儿子教的好,顾大庆和顾守田直到因为家里人多,老宅住不下分了家,也从没生过嫌隙。
顾大庆媳妇常玉梅也是常家村人,算是常云香出了五服的娘家侄女,嫁到自己家肯定是比别人亲近几分的。
温萍是顾守田师父唯一的女儿,这个时代师父就是自己的半个父亲,顾守田跟着温家学习活命的本事,常云香自然不会亏待人家的女儿。
顾家两兄弟关系好,妯娌之间也没有磨过嘴,只是孩子太多,又一天天长大,老宅根本住不下,最后只能分家。
他们这里十里八村的老规矩,分家时谁要老宅,父母跟谁,父母的田地也归谁种,谁也负责给父母养老,等父母百年后,他们的田地才能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