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龙抬头(第1 / 3页)
若是这首诗众人都觉得当真不错,那么这首诗就会被送到杜如晦等人的手中,他们讨论一番过后,作出评价。
几乎每隔一小会的时间,便会有人送来一两首质量相当不错的诗词。
在杜如晦、李纲、虞世南、孔颖达四人手上流传观看。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主角。
就算想要站出来高谈阔论、引经据典,吸引全场的注意,肚子里没点真货,怕是下一秒就会被众人发现破绽,落得个张口结舌、灰头土脸的下场。
即使有再多的雄心壮志,没有实实在在的努力和准备,也只会被当作无知的狂妄之言,引人嘲笑。
作为诗会的组织者,杜如晦与李纲、虞世南、孔颖达这几个他请来的评委,坐在诗会的最上一方。
整个流觞诗会都是围绕着“致远园”庭院天井而坐,占地颇为广阔。
惊风飘得白日,光景如西驰流。
时间过得很快,流觞诗会悄无声息的过去了一个时辰。
随着宴享的雅乐,涓涓细流般的响起,一张张写有诗词的纸张,也争相传到了众人手里。
今夜,能够参加流觞诗会的,不是长安城中的勋贵子弟,就是长安城中有了一定名气的佼佼者,每一个都有在文学方面上的过人之处。
若是在平日里,一场寻常的晚宴,他们当中随便的一两个人,都可能掀起一片波澜。
一方是女眷,一方是来参加诗会的文人,一方是德高望重的文人名宿,最后一方则是备用的席位。
长安毕竟是大唐的京城,唐朝的首善之地,除了皇室宗族,也汇聚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佬。
这会功夫,备用的席位上已经快要坐满了。
诗会开展到现在,气氛已经异常的热烈。
诗会上的才子若有佳作,便会有人替他站起身念诵一番,与众人品评。
但今天显然是不可能的。
流觞诗会,作为长安城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宴会之一。
过来参加诗会的人,若是按照科举的标准来说,许多人都是有着举人,甚至进士的水准。
例如孔颖达带来的家中晚辈,孔学义,在经义等方面,就无出其右者。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文人名宿,也都带着自己的弟子,或是某一学派的嫡系传人,又或是深耕某一经义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