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师生论道,祸乱之源(第3 / 7页)
推荐小说:
“诚如此言,由此可知生产力由三者组成,一者劳动者本身,有如你我一般;”
“二者劳动资料,如耕者用其力,商者用其行,兵者用其勇;”
“三者劳动对象,耕者须有田,商者须有货,兵者需有敌。”
诸葛亮听着,不由深思了一会儿,经过秦瑱两次提点,他好像时局有了更本质的看法。
但总觉得还是隔了一层薄薄的纱!
不过他却不是那种不动脑筋之人,直接沉吟道:
“先生方才曾言,人组成人世,便开始分工合作。”
“由此观之,劳动并非单一之事,无论出征作战,还是治国理政,亦或是田间苦作,只要其维持社会运转,便为劳动。”
“若依先生之言,人世即为一整体,而劳动即人之本质活动。”
“那便可知因百姓劳动,人世方可维持,土地兼并之患,在于让人失其劳动之本质。”
“由此方才导致产出不足维持社会运转,百姓不能吃饱,以至于人世失衡,汉室衰落!”
“而寿春灾民之所以无田亦可维持,乃因先生赋其劳动之本。”
“百姓因劳动而产出,故可维持现状!”
“只不过是其所为之事不同!”
“似耕者需要其田,似商者需要其货,为官者需要其才。”
“彼等总和即为社会劳动,故学生以为,生产力便是社会之中所有人维持社会所需所出之力!”
“因为耕者失其田,导致百姓该出之力无处可施,进而导致整体生产力不足,以致于百姓挨饿!”
他这一番话说罢,秦瑱自是再度点头道:
“寿春维持之故,就在于以劳动换取外地粮食,由此循环往复,故不须耕者有其田,百姓亦可生活下去。”
如此说着,他顿感豁然开朗,似乎在一瞬间,就搞懂了秦瑱以工代赈的本质逻辑。
而他一说罢,秦瑱便即点头笑道:
“孺子可教也,若知此事,便算得道矣!”
“现在孔明可知生产力为何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