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崇祯挽救大明 > 第22章 圣人言!

第22章 圣人言!(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然朝堂之上,众臣虽心中暗忖其理,却碍于“君子远庖厨”之古训,犹豫不决。

圣贤之言,岂可轻易置疑?然亦深知,龙颜震怒非同小可,且国之大计尚待商议,遂皆缄默,以免触怒天威,得不偿失。\"

自今朝始,凡街巷间聚众妄议国是之举子,严惩不贷,杖击十下,更剥夺其年度科举之资,此令由礼部、五城兵马司及锦衣卫铁三角共襄监督之责。

蔡淑链从容出列,言辞恳切。

“天下之大,百官可议国是,商贾可论时局,乃至田舍翁亦能指点江山,唯学子不可?此中奥妙,卿可悟得?”崇祯帝再度发问,语含深意。

“微臣愚钝,实难揣度圣意。”蔡淑链回应简洁,却透露出几分无奈与不解。

\"哼!

愚昧之徒,妄图以数册圣贤典籍自诩学富五车?

钱能通神,兵随财转,此理崇祯洞悉,彼辈岂能不知?

于是,朱门之内,酒肉腐臭;而民间道旁,却有饿殍横陈,此等景象,实乃世间最大之讽刺,令人扼腕长叹。

即便手握后世浩瀚学识与洞若观火的洞察,深入这混沌世界,欲以一己绵薄之力挽救那朽木难雕之帝国,无异于痴人说梦,非朝夕之功所能及。

断人财路,犹胜弑主灭亲,而他,竟欲行此极端,不仅要斩断财源,更欲剥其皮、食其肉,手段之狠辣,令人咋舌。

他,终归稚嫩,思虑浅薄,未能洞悉世事之艰。

不谙稼穑之辛劳,不识民生之多艰,竟妄想以书卷为舟,渡世间沧桑?殊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此等书生,何敢妄议国家兴亡?\"崇祯帝嗤之以鼻,言辞犀利如剑。

反观今朝学子,沐浴在信息洪流之中,受良师之启迪,纵是豆蔻年华,亦能对世事洞若观火,见解独到,非往昔可比。

彼时学子,除却吟诗作对,竟连煮面之技亦不谙,实乃理论与实践脱节之写照。

崇祯之言,犹如晨钟暮鼓,震撼人心,令国子监蔡淑链哑口无言,难以置喙。

然崇祯帝,胸中怒火难平,犹似烈焰焚心。

“蔡卿家,此事你作何解?”崇祯帝目光如炬,直指后排的国子监祭酒蔡淑链。

蔡淑链闻言,心头一凛,他这区区从四品官员,怎料会成为众矢之的,首当其冲。

“陛下,微臣愚钝,未知陛下欲听何解。

但国子监学子,秉承圣贤教诲,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天性使然,微臣岂能束缚思想,扼杀言论自由,此乃学子之幸,亦是国家之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