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众民皆苦(第1 / 3页)
推荐小说:
春意渐浓,已近芳菲四月天,忆往昔,孙传庭挥师山陕,已历数旬,崇祯凝视壁上大明疆域图,心中却似遗珠未拾,怅然若失。
恰此时,司礼监掌印、东厂之鹰王承恩,神色匆匆,殿外急呼:
“陛下,山陕前线,孙总督有紧急军情!”
崇祯接过战报,龙颜震怒,怒火中烧。
……
身为锦衣卫世家千金,京城风云,溪溪自是略知一二。
闻陛下雷霆震怒,严惩贪腐,竟至剥皮之刑,初时溪溪心中暗忖陛下威严若虎,恐非仁君。
“陛下之剑,专斩蛀国之虫,恶贯满盈者,自当伏法。
陛下之凶,乃对奸佞之怒,而对忠良之士,则温如春风。”
山河兄忽而悠悠道,此言非比寻常,竟为溪溪释疑。
山西河津县,扼山陕咽喉,与陕西澄城、白水毗邻,相距不过咫尺之遥。
此地已近三年未雨,宛如旱魃肆虐,百姓苦不堪言,与澄城、白水二地同病相怜。
十万生灵,饱受煎熬,更兼盗匪横行,如蝗虫过境,知县更迭如走马灯,民不聊生,反添愁云惨雾。
在这片荒芜之地,庄稼绝迹,百姓竟至食树皮、嚼草根、咽观音土,乃至发生易子而食的惨剧,青年才俊或悄然远走他乡寻觅生路,或毅然投身绿林,以求一线生机。
村落之中,唯余老弱残喘,满目疮痍,生机尽失。
山河兄素来对朝中伪善之徒嗤之以鼻,寡言解人,此番却为女开解,实属难得。
谈及崇祯帝,实乃含冤负重。他志在涤荡污浊,重振大明,怎奈世风不古,京城舆论未予其正名。
东林党人,朝堂幕后之黑手,不仅欲揽权于怀,更擅舆论之术,虽不亲执笔伐,却暗中操控,从朝野至江南士子,尽在其股掌之间。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百姓多信书生之言,而真相之眸,能有几人穿透迷雾,直视其真?
崇祯帝此刻无暇顾及民心思绪,深知民意如潮,顺之则昌,唯待时日以观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