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激将之法,用之不殆。(第2 / 3页)
次日清晨,校场之上,崇祯帝静候。众子弟蹒跚而至,相互扶持,呻吟之声此起彼伏。刘文耀苦笑:“兄长,吾身如散架,晨起几欲窒息。”其余子弟亦步履维艰,尽显平日养尊处优之弊。
崇祯帝心知肚明,此乃蜕变之痛。训练虽艰,却远不及后世之严苛,肌肉酸痛,不足为惧。
“诸位兄弟,今日或有不支者,望大家守望相助!”英国公世子张世泽,以长兄之姿,悄声鼓舞。
无论老将新兵,亦或显赫勋贵,皆无缘营房之安,共聚于巍峨巨帐之下,皆是青春年华,一夜相谈甚欢,情谊渐浓。
昨日严酷训练,众人虽饱受艰辛,然能伴崇祯帝侧,实为千载难逢之机缘。虽苦不言弃,无一人萌生退意。
唯刘文耀,或许饥肠辘辘之故,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引得旁人侧目。崇祯帝端坐其间,对众子弟语重心长:“一粥一饭,皆需铭记粒粒皆辛苦;半丝半缕,恒思物力之维艰。忆往昔,尔等先祖,即便粗茶淡饭亦难果腹,却仍随太祖披荆斩棘,开创基业。
今朝大明,内忧外患交织,历史的车轮已转至吾辈肩上。试问,朕之江山,尚能倚仗尔等否?”
贵族子弟,素未谋面于崇祯帝之龙颜,皆以天子为云端之尊,威严不可仰视。然今日,他们惊觉昔日之谬,陛下非但青春年少,更摒弃皇家浮华,亲率士卒,其亲和之态,犹如春风化雨。
其言辞触动人心,众子弟初衷各异,或遵父母之命,或寻生活所依,刘文炳、刘文耀兄弟则怀抱壮志,欲以军功扬名立万。长兄已承爵新乐伯,幼弟犹是白丁之身,若不振作,恐将一无所有。
训练之艰,足以让怯懦者望而却步,然此刻情境迥异。崇祯帝亲临训导,使众人恍若置身天恩之中,与天子并肩作战,此等殊荣,千载难逢。家族荣耀,个人前程,皆系于此一举。
自今日起,训练新章,连坐之法,一人不济,全队共担。故张世泽言之凿凿,激励人心。
“弟,观陛下与吾辈所想大相径庭。”刘文耀餐间低语,刘文炳闻言,眉头紧锁:“慎言,此等良机,务必珍惜。切记,称陛下而非表哥。”
崇祯帝于饭桌间,促膝而谈,令众人自报家门,重启认知之门。更立新规,一人落后,全队同责,以砺其志。
贵族子弟,多通文墨,于军营之中,此才尤为珍贵。崇祯帝慧眼识珠,亲训以固其心,冀望其成材,既增己之忠信,又为日后独当一面之基。
午后,刀枪剑戟,拳术交锋,继以旗语阵法,终至火铳射击。崇祯帝力推火器,京营火器之盛,前所未有,七成有余。在他看来,火器乃未来战场之王,虽射速未及弓弩老手,但其穿透力、覆盖面之优,已显端倪。更坚信,膛线枪、后装枪之崛起,必将弓弩淘汰于历史长河。
一日苦练,崇祯帝亦感疲惫至极,况乎诸子弟乎?然夜色深沉,帝犹批阅奏章,勤勉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