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形势严峻(第2 / 4页)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群山之间有一条长达十几里的自然山体裂缝,深三十多米,底部宽不过两米,名为函谷。后来经过休整,成为了连接关中与中原的崤函古道。当年周平王将都城从洛邑迁到镐京,走得就是此处。
而函谷关,就是建在函谷的东口。
进攻关中的大军,即使侥幸攻下了函谷关,还要一步一个脚印攻打更恶心的十几里长的函谷裂缝。正因为地势如此险要,完全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故而函谷关是当前中原与关中地区连接的一处天堑。
秦国当年能够最终一统天下,函谷关可谓功不可没。历史上函谷关唯一一次被攻破,是齐国大将匡章合六国兵力,在函谷关与秦拼消耗三年,加上楚国在武关方向牵制住秦军主力,才最终得手。
即使前番刘邦趁着项羽与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在巨鹿大战,率一支奇军入关中,也是走的南线武关道,攻入咸阳,而没有走函谷关。
就在殿宇内呈现出一片欢欣鼓舞生机盎然的态势,疏忽又有一个炸裂般的消息飞传进来,像是降下了一场冰暴雨,再次将殿内的气氛打落到冰点:
“报,汉王,大楚项昌军兵分两路,全力攻打武关道、蒲津道两线,企图进入关中!两线守将同时告急!”
包括刘邦在内的汉营诸将面色惨色,“腾”的纷纷自软席上跳将起来,连声惊叫不断:
“什么?这如何是好?”
“项昌小儿好胆!”
刘邦的汉营之所以这般稳定,当前形势堪称严峻,大半天下已为大楚所有,却没有人心崩散,就是有这座函谷关作为底气。
遗憾的是,自中原攻入关中,除了函谷关这条中路线,还有南、北两条路。
北路为蒲津道,即在中原北渡黄河后,穿越王屋山,顺着中条山向西,最后在蒲津渡过黄河。这条道路最大困难是要渡过黄河天堑。
南线为武关道,即南下南阳盆地,随后北上穿越秦岭,再踏入关中。这条道路最大问题是路线太长,并且有武关、蓝田关两到关卡的阻拦,后勤补给艰难。
然而再艰难、再有天堑阻拦,数万没有后顾之忧、后勤补给充足的大军,专心致志攻取,也总有攻破的一日。
“两线同时被攻,局势危矣!”
“这是要完犊子了吗?”
……
自古以来,自中原进入关中之地,一直首选函谷关。
函谷关名义是关卡,实则是一座小型城池。北面是中条山,西边是黄河、华山,东方是崤山,完全被层峦起伏叠嶂的群山大河包裹,原本根本无法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