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都是故事(第3 / 5页)
琴师一曲弄罢,张舒俊轻轻的鼓了几下掌,对这位琴师点头致意之后,才又随着蝶舞向里走去。
到了最内侧临窗的隔间,蝶舞和张舒俊对坐在茶几两侧,有茶艺师随后进来,给二人送上了翠竹编的手捧暖炉,接着又冲好了茶,然后又悄无声息的离开。
桓伊大将军风姿潇洒、文武兼善,更善音律,当时的帝王都称赞他:“尽一时之妙,乃江左第一,真堪称王!”所以也有人尊称他桓野王。
桓野王尤其擅长吹笛,世人皆称其为“笛圣”。
当时有书圣王右军之子,也是一时名士的王徽之王子猷,素闻桓大将军善音律,可惜素未谋面,不得相识。
一日王子猷自山阴赴京,泊舟于清溪之上,正百无聊赖,恰好遇到桓野王出京公干。
有同行的人,马上认出来了大名鼎鼎的大将军、刺史大侯爷、笛圣桓伊桓子野,就告诉了舟中的王子猷。
恰好,这凉亭上挂着一幅横额,上面写的就是“揽云亭”三个大字。倒是好气魄,好名字!
揽云亭后,是一道石汀。
踩着石汀往里走,过一道小石拱桥,就是一座竹篱围出来的小院,小院里花木竞秀,在花树的掩映下,是一座单层的建筑。
和院墙同样的,这座建筑也是用楠竹为墙,屋顶覆蓬茅为瓦,倒颇有达人隐逸之风。
进得屋来,光线透过四面轩窗,屋子里倒是明亮。
王子猷就吩咐人去请人对这位威名赫赫的桓野王说:“素来听人传闻您善吹笛,请为我演奏一曲。”
而当时已经身居高位的桓野王,不仅不恼怒,反而立刻翻身下马,坐在胡床(也就是马扎)上,为王子猷吹奏了三调笛曲,吹奏完以后,主客二人各自分散,一人驱马一撑船,而没有说一句话。
那一曲三调的曲子,就是这流传千古的《梅花三弄》!
张舒俊素来好慕高古、爱弄文辞,此时听到这悠悠琴韵,顿时停住了脚步,闭上眼,凝神静气的欣赏起来。
蝶舞眼中溢出一种“果然如此”的眼神,也停下了步子,默默的倾听这婉转清亮的琴声。
里面的空间,由楠竹屏风隔断出了一个个小空间,每个空间里,都有茶席软垫。
每个隔间的茶几上,都摆设的有各色茶具。
一位宽衣广袖头挽发簪的琴师,正襟跽坐于琴案后,纤柔的手指左手如凤展翅,右手如凤摇头,轻盈的拂过琴弦,正演奏一曲名曲:《玉妃引》
《玉妃引》,又名《梅花三弄》、《梅花引》、《梅花曲》,传至今日已有近一千八百年。
关于此曲的由来,还颇有一段轶史嘉话。史传此曲乃是千年前江城尚为州治时,时任江州刺史、都督十郡的桓公——桓伊桓子野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