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哪怕是会元(第1 / 3页)
在朝廷和士林中,对卢正则即将参加殿试的议论如同暗潮汹涌。尽管她已有两次获得第一名的非凡成就——那可是全国pk的第一名!姚魏姜媛也没有在高考做到全省第一,也没有在大学里拿过全系GpA第一的好成绩。可能因为毕竟没有走到社会真正工作的缘故,一直在学校这个象牙塔中打转的姚魏非常非常认可卢正则成绩的含金量,实在是佩服不已。
但是,人和人,或者和类人是不一样的。对于这样的成绩,酸话、质疑的话,那仍然是不计其数,各有各的神叨发言。社会上仍有许多人,特别是男人,拒绝接受女性可以与男性一较高下的事实,哪怕是姚魏穿越之前的时代,哪怕都不是古代了也没好到哪去。这些人宁愿相信各种荒谬的阴谋论,也不愿意承认一个女性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能获得了应得的成功。
一些保守的男官员们仍对卢正则持怀疑态度,即使是同科的贡士,也不乏议论纷纷。姚魏综合亲耳听到的,从系统的消息里亲眼看到的,她愿意为这些话分成几种流派,偶然派、内有隐情派、考考你派......
即便都城之中有不少男性已经因为流感并没有多少精力,对这种事情的讨论还总是很热衷,拖着病体也要谈上几句。再加上未病倒男性的推波助澜,此类质疑言论在士林中传播开来,甚至有人开始散布卢正则之前的成绩是侥幸,或者是通过非常手段获得的。
这些流言蜚语,逐渐形成了一种压力,使卢正则成为了众矢之的,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解读。哪怕,她已经连中两元,若是放在一个不到弱冠之年的男学子身上,是毫无争议的天赐英才。
在了解了更多这个时代科举的信息之后,姚魏才更加明白,为什么当时彭姥板直接送上了红包。
原来,会试相当于在和同省的人才pk后,再在全国范围内和更大范围的才俊pk,再次之后的殿试就只排名次,不再淘汰了。也就是,卢正则既然已经会试拿到第一的名次,以她正常的水准发挥,殿试中基本上都会拿到一个还不错的名次了。
能拿到这样成绩的男子都已经算是不错,有许多人结交。更不用说在现在这样艰难的世道里,还能通过重重阻碍的女子,这才是刚放开女子科考,就已经能够拿到这样好的成绩。这可是实打实算是第一届允许女子的科考,就已经出现如此优秀的女人了。她的真实事迹和今年火爆的女状元剧本,真的是相得益彰。
殿试,是这里的科举考试的最后环节。参加殿试考试的都是通过之前会试的贡士,相比于会试要考上两天,殿试要简单很多,只考一题,策问,为期一天。
应试者在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之后,可以拿到策题。制策题目大概二、三百字,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写作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书写在这一环节也很重要,需得用时下要求的馆阁体写就,字要方正。黎明之时入考场,而日暮交卷。八名读卷官先行阅卷,然后这些人选出前十名,由皇帝本人亲自阅览,拟定名次。
然而,卢正则本人对此似乎毫不在意。在殿试前夕,她闭门苦读,不为外界纷扰所动。对此,姚魏觉得,她似乎是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卢正则有自己的坚定追求,或者这人觉得,实力才能打破这一切质疑,无懈可击的表现才能让这些人只能在一旁像沟里的老鼠一样只能仰视过得恣意潇洒的她。
姚姥板自觉没有那么低级趣味,无论如何,将大把的时间用在酸一个人身上实在是可笑。但是很不巧,工作使然,无论壮阳家还是女子书肆,要想经营的更好,都要更加了解当下的趋势,把握人们的喜好和需求。
一甲第一为状元,二、三名为榜眼。二甲若干人,称“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中进士的人会在成绩发布之后游园庆祝,举办探花宴。由进士中年龄最小的人去做探花使,到名园采摘鲜花,迎接状元。
神圣女皇完善了科举考试,在她之前本没有殿试这一级考试,从她开始设置了殿试。这样,所取之士,算是由皇帝最终决定,进士们也都是天子门生。
这个制度的行程不算太久,目前数年来自然也有产生状元,但还没有连中三元之人,万一卢正则被皇帝钦点为状元,而卢正则,那可是连中两元的天选之女、天降紫微星!如果她真的能成为状元,那将创造历史,既是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也是第一个女状元。
说到这可就不困了,姚魏她们以及卢正则别的支持者们都在心里暗自有几分期待,她们担心说出来会给卢正则更大的压力,毕竟殿试的名次说起来还要靠几分运气,并不是像做一个有着唯一标准答案的卷子一样,它其实主观性还是很强的。不过,如果万一有一个女状元呢?还是可以想一想的吧。
总之,会试发榜之后,卢正则的会元之名,让她这个一直以来的话题中心人物更是炙手可热,讨论度更是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