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的丧钟(第2 / 3页)
搞了半天他还是想在朱瞻基亲征之事上做文章。
我摸了摸下巴,稍加思索之后说到:“其实在下官看来,皇上此次亲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第一御驾亲征对士气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升,我相信将士们在知道皇帝随时都在关注着他们之后,必将各个都奋为人先,英勇杀敌。我相信此次北方大军必将全胜而归。
等到凯旋之后,皇上在朝堂上龙威更甚,凭借安定漠北之功,什么骄兵悍将,什么重臣肱股,都只能匍匐在龙案之下。”
杨荣听后点了点头:“老夫也知道,自从先帝登基之后,到如今宣德二年,朝堂之上的文臣确实是步步紧逼,很多事情上都能肆意反驳圣上,甚至做起了御史的工作,动不动便会批龙鳞,如此一直下去,皇权迟早势微,所以皇上此次御驾亲征也确实没有办法。”
那你自己都知道文官势力所做的这些破事儿,还让我来你家干啥?连你自己都觉得过分了,你觉得我劝得动朱瞻基?再说了让朱瞻基镇守朝堂,明显不符合我的利益。
想明白此理后,众人情绪愈发亢奋激昂起来,但在纵情狂欢前,他们仍保持着应有的礼节与风度,逐一向我走来,并当面表达感激之情。倘若没有我始终如一的坚定立场以及据理力争、毫不相让的执着态度,可以断言,不仅此番朱瞻基能否御驾亲征难以定论,甚至连这次北伐都极有可能半路夭折,化为泡影,沦为世人茶余饭后的笑柄。换句话说,他们在此次征战中所斩获的所有荣耀勋章,至少有一半当归功于我。
“行了行了,都是自家弟兄,武将勋贵自开国以来就同属一家人,所以咱们彼此之间无需如此客套!不过此次北伐之战,各位务必全力以赴,打出一场漂漂亮亮的大胜仗来!待到凯旋归来之日,必能得到丰厚赏赐。诸位定当奋力拼搏,不留余地,也算是为子孙搏个余荫,好了,现在首要之事便是速速返家整理行装,妥善安置家中事务,今晚各位就要进驻城外兵营了,切莫让家眷担心。”
他们在我说完话之后才想起次日大军就要开拔,所以今晚必须入住军营,这是军律,一行人。朝我拱手告辞之后便急匆匆的赶回家收拾。等到文武大臣都走的差不多之后,我一个人站在太和殿中间,心中不免升起一股豪情。如今这个朝堂变得天翻地覆,都是我一手策划的。我本是布衣之人,如今竟能改变一国之动向莫非我真是天选之人?
哈哈哈哈,自己YY了好一阵之后,才重新冷静下来,踏出大殿,准备回家整理行装。
出了皇宫之后,我正准备登上自己的马车回家,突然旁边闪出一个人影将我拦住,定睛一看,竟是杨荣,这让我心里打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跟他从未交流过一次,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手机上所查的资料,从开平城回来这半年多时间以来,他在朝堂上也是分外低调的一个人。我确信自己跟他并无半点纠葛。为何此时他会将我拦住?莫非是想让我进谏朱瞻基放弃亲征?
“杨大人说的在理,敢于承认,不愧有大明肱股,当今圣上想做的是汉武唐宗,而不是向宋那般,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明最高权力只有也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皇权,文官集团如今已有尾大不掉之势。
杨大人,下官还是得劝您一句,此次北征班师回朝之后,还请您给各位文官们说一下,好好的辅佐帝王治理国家便可,切莫把自己的位置看的太高,幻想着自己能成为前宋那般与皇帝共治天下,是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的。”
“下官见过杨大人,不知大人将我拦于马下所为何事?”,我拱手询问道。
却见杨荣神色严肃,整张脸阴郁的就像快要滴出水来。
“李大人,老夫想邀请你到府上一叙,不知可有时间?”
??他的这一番突如其来的邀请让我摸不着头脑,不过秉承着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的想法,我还是点头同意,随后上车跟随着杨荣的马车一路行进到他的府中。
等待双方在正堂落座之后,就连待客的茶都还没上来,杨荣便直接冲我开口:“李大人,不知你觉得皇上此次御驾亲征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