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 第221节(第1 / 5页)
他需要一位足够强势的亲人成为他的助力,以防再度出现臣子权柄压过君王的情况。
可当李清月娓娓道来随后的种种,将朝堂博弈、边境风云以及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都以一种统筹万象的语气说出的那一刻——
谁能只将她当做一个臣子呢?
第138章
刘仁轨很难不在眼见学生“指点江山”之时, 生出一个悖逆的想法。
人口越少,也就越有利于她划出更有利于她的边界。
相比之下,之前的封地区域,其实是根据高丽的人口统计来的,必定和现在有些不同。
反正她上呈到中央的奏报是毫无隐瞒的详尽,哪里有什么扩张封地的小心思嘛。
她只是……想给自己争取到应有的待遇罢了!
见刘仁轨有些愣神,李清月像是生怕他有听漏,又喊了一句:“老师?”
倘若她是太子,那么如今的很多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四方将领固然还是外族之人占据多数,在上头有一位更为强势的李唐将领, 甚至是继承人之时,必定无法掀起什么风浪。
就算陛下当真因体弱而出事,有朝堂重臣意图效仿当年长孙无忌旧事, 以公主这等能从三岁问出“长安之所需”的脾性,显然不可能让旁人从她手中抢占到便宜。
野心与责任心, 在公主平定百济、高丽的途中也都能令人看个分明。
而这些,恰恰是身居上位者所必需的东西。
刘仁轨匆忙回过神来,转到了面前学生的脸上,还有她身后这片百废待兴的领地。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吧……
当李清月此前说到军事议会权力的时候,他本该感到庆幸,他刚收下这个学生的时候所希望她达成的目标,好像已经在此时有了大半的进程。
毕竟,方今太子仁善,也已并不仅仅表现在他刚接触学问之时。起码在刘仁轨看来,太子左右春坊的官员在朝政上的进取之心,就有些压制住辅佐太子成才的意思。
所以哪怕太子依然年少,甚至以其十一岁的年纪,还该当算是年幼,但对比公主的雷厉风行作风,还是过于温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