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 第363节(第1 / 5页)
“我……”李敬玄卡壳在了当场。
他如何胆敢向陛下提出这样的请愿。
他自己有多少本事,他还是再清楚不过的。他长于记忆,就算是数千上万的官员信息存放在脑海中,也并不会将其记错,甚至还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位置。
这才是为何他能够坐到吏部尚书的位置上,也因为陛下的重用,位列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之一。
可若是真要让他前往南方赈灾,恐怕他是真不知道该当从何做起了。
刘仁轨纵然行事有错,可他这等耿直作风很难结党营私,也是先以大唐民生为重,到底是该当重判,还是应该趁机让地方救灾多出些创举,陛下心中该当有些评判了。
不过当下,可不能让话题被李敬玄为自己娶亲之事做出解释而跑偏了。
武媚娘沉声说道:“行了,下一项罪名吧。”
李敬玄哽塞了一瞬,只能说道:“那妄动寺庙,给当地增添隐患之事呢?”
李清月扯了扯嘴角,“李相应该还记得,泰山封禅之后,天皇传诏各州,令各州新增寺庙道观,各自度化七人,为李唐基业祈福,是七人而不是七十人、七百人,甚至七千人。”
“还是说……李相觉得自己比起文治更长于战略,想要主动请缨,往边境走一趟,好教外邦知道,我李唐的文臣里,既能出一个火烧海船的刘仁轨,也能出一个水淹七军的李敬玄?”
李敬玄:“……公主说笑了。”
这自然更无可能!
眼见对方这一派意图后退的表现,李清月毫不犹豫地转头朝着李治拱手表奏:“陛下明鉴,所谓的有罪之论,也需将其放在时政局势之中来看。以臣看来,自天灾降世到如今,朝廷的种种举措,已将保民救世贯彻得人尽皆知,但大唐疆域之广阔,凡人毕生都难以由南到北尽数走遍,更何况是汇聚于长安的官员。”
“既然如此,为何不在中央把控之余,集合当地官员与能人的智慧,在必要之时,行必要之举。多给应变得体的官员与富户以奖励,取代擅自开仓赈济的弹劾惩处,难道不更是我泱泱大国的气度吗?”
“若是府兵之中多出这等人数,我能即刻带着他们往边境走一趟,再为我大唐建立功勋。这等阳奉阴违之举,你这吏部选出的朝集使不曾上奏,在灾年之前解决,现在怪起旁人以雷霆手段将其一网打尽,是何道理啊?”
“还有!你若还要例举某某之过,必定要说,他还将当地富户缺漏上缴的税钱不经上报,直接用于粮草采购,那我也要同你说道说道。”
“若非他先将徐州刺史仅存不多用于妆点门面的金银都给尽数融了,也觉不够,何必做出此等举动。”
“我倒是想要问问你,在此等窘迫处境之下,他是该当以大唐官员楷模榜样,号召当地在无有名望奖励的情况下主动募捐,还是该当持我宝剑,调度当地府兵,直接大肆抢掠?不,真要如此的话,我看你今日的指控,便应该是请求天皇处斩刘仁轨了!”
李清月这劈头盖脸的一番话说到此,已越显激烈铿锵,“李相若觉自己有此高招,能以德行感化,让人等待朝廷施恩,而非应变时局从中自救,为何不在此地,向天皇请求巡抚江南道岭南道。料来你也不怵前往更为蛮荒动乱之地,为某某做个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