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 第364节(第1 / 5页)
“你以为我不想吗?”
听到女儿这句既像是打趣,又不无认真的话,武媚娘的目光中也闪过了一缕寒芒。
早在六年之前, 李敬玄的表现就已经被她记在了账上,偏偏此人惊人的记忆力和把控官员遴选规章的本事都相当惊人, 在精简官员、规范铨选这件事上还需要依靠于他的本事。
此外,陛下在失去了上官仪和薛元超后, 也确实需要一批“心腹”取代这两人的位置。
正因如此,李敬玄的升迁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
“阿娘,疾病果然是会消磨人心志的……”李清月随同武媚娘走出含元殿的时候,便以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武媚娘握住了女儿的手,“那你怎么不说,这是因为你我的能力与地位,都已越来越能让说出的话传往四海了呢?”
第216章
是啊, 这份加重的话语权,已越来越鲜明地摆在了台面上。
“不过无妨,昔年薛元超说恨不能娶五姓女,这个李敬玄倒是达成了这个心愿,可惜也因此触犯了天皇。我看你今日的那句话, 说得简直恰到好处, 再有他平日里自以为是的结党营私, 这个官员选拔的职务应当不会在他手里继续多久了。”
规则都已经制定好了,又已有了诸多协办此事的副手, 逐渐铺开成新的人脉,何必还要将一个无知无畏的家伙,放在这样一个要职之上,给自己添堵呢?
“到时候便如你所说,找个需要人切实去体察民情的职务,将他给打发去一并感受一下民间疾苦。”
当然,在武媚娘看来,需要解决的何止是李敬玄这个出头鸟,还有这朝堂之上诸多尸位素餐、食古不化的家伙!
现在只是希望让灾情之中,由地方官员承载起更多的职责,就会招来这样多的反对,仿佛是影响到了他们京官地位的特殊性,可想而知,若要为国家强盛,做出更多在政令上的改变,将会招来多少非议和抵抗。
就算今日不是天皇心气渐丧而做出了让步,就算今日太子并未身在洛阳救灾, 而是能在朝堂之上提出异议,就算吐蕃并未恰好选择在此时发难,让她有了借机请战的机会——
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变的。
最多就是, 还需要多耗费一点心力罢了。
“要不是天后不适合在今日商议之事上做出太多偏私,就应该让阿娘帮我再对这个李敬玄训斥几句, 免得这等德不配位的家伙身居相位,还真觉自己有了统领群臣、指点朝纲的本事。”
所幸他这只是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出任的宰相, 不像是老师那个右相的身份一般, 对于朝堂要务有更多的插手谏言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