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从纨绔县令到权倾天下 > 第19章 坐谈农事

第19章 坐谈农事(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另外四五家,则真正的成为了土匪,拦路抢劫,占地为王。

大周朝对农家的税收分两种,第一是所谓的人头税,凡满十六周岁后,到六十周岁之间,必须每年上交一部分的税银。

第二是田地的税粮,是根据各家的面积,上缴相应的比例。

在大唐和大周开始的时候,这两种税都不高。

只是,随着土地的兼并,和皇室人口的增多及贪腐严重,反正就是所谓的帝国末期综合病,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少数人兼并。

比如衡山的王家,就占据了衡山三分之一多的优质土地。

杨得坤坐了下来,与桃花村的村长以及几个乡老,探讨一番乡下的农家碎事。

主要是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收成,以及,当地的特产。

深感农事的不容易。

基本上家家户户,守着自家的十几亩地生活。

风调雨顺的时候,勉强能填满肚子。

并且,这部分有能力收购土地的人,往往人脉资源多,会官绅勾结,偷税漏税,这使得剩下的自耕民,税越交越多。

这样,使得更多的人失去土地,成为租地户,或者成为流民,或上山为匪。

目前帝国内,基本上土匪为患。

像衡山县区域内,就有大小土匪窝七八个。

这其中,有三四家是失去土地后不想交税,也交不起税的流民,自发性地上山避开朝廷的管制。

一旦遇上灾年,不是卖儿卖女,就是卖田地过日子。

从大唐朝分下来的田地,基本上每家都减去了一小半,甚至有三分之一的人,成为了无地可耕的佃户。

也就是所谓的租地户。

他们从地主家租田地过日子,每年不论收成如何,五成上交东家,五成留下自己吃喝。

当然,所有的农资和投入都要租地户自己承担,但好处是不用上交税粮,只要交人头税银就可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