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明宣部(第2 / 3页)
一路上罗贯中都没有说话,就只有朱雄英在絮叨。
“报纸是天下百姓了解朝廷国策的主要渠道,也是朝廷和天下百姓交流的主要工具。所以,报纸的第一个作用就是传递信息,传递让老百姓能看懂,听懂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报纸上的文章多是简单易懂的白话文,而且还加上了标点符号。”
朱雄英顿了顿。
“您不要觉得这样就有辱斯文了,事实上,这才是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文化下沉了,社会才会大踏步的前进。您是读书人,您想过那些上古的圣人一开始都是做什么的吗?”
“孔子是殷商王族的后裔,孟子是鲁国国君的后裔,商鞅是卫国贵族的后裔。”
“的确沾亲带故。”朱雄英不否认。
“这报纸是当今陛下要办的?”理所当然的问题。
不管这报纸究竟是不是朝廷的邸报,一般人都是不敢随便印刷什么恩科重开文章的,不仅如此,还在文章里大谈这次恩科的考试范围。上纲上线一点,这都算是泄题了。
“是当今陛下要办的,而且是办给天下人看的,不是以往的那种邸报。”朱雄英解释道,“所以您看,上面的文章多是白话,更有句读,嗯,应该叫标点符号。”
罗贯中沉吟片刻,眼中依然全是怀疑,“当今陛下把这件事交给你这个小娃娃?”
罗贯中眉头微皱,这个孩子把商鞅和孔孟排在一起让他感到有些别扭。
“学习知识的成本一开始是很高的,所以从周以来,官僚体系基本被贵族占据,直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学习知识的成本开始下降,更多的人能读得到书,最后就形成了宋以来,寒门涌入政治舞台的历史现实。”
罗贯中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解读。
“我外表看似小孩,但智慧却过于常人啊!”朱雄英挑眉一笑,“这样吧,您去我的报社参观一下怎么样,到时候您就知道,我不是在说笑了。”
“现在吗?”罗贯中还是不太理解现状,但他的好奇心已经被彻底调动了起来。
“不然呢?”
罗贯中还是不太理解现状,但架不住好奇心的催促,于是他跟着眼前这个小孩走出了酒楼。
豪华的马车自然是必备的,朱雄英逛街时不常坐,也没什么好坐的,颠得慌。但每次他出门时,这辆车都会远远的跟着。现在带着一位老人家,自然是要坐马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