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朱元璋的妥协(第2 / 3页)
朱雄英耸肩,没有给出明确地回答。
长久的沉默后,朱元璋转变了话题,这也算是他表达出的一种妥协了。
“你那些叔叔都回来了,等你四叔到了以后,咱要搞一场家宴。你觉得咱应该怎么处理你二叔?”
见老爷子放弃纠结这个问题后,朱雄英也没有再多阐述什么了。
至于朱樉,他想了想,回答道:“关中不仅贫瘠,而且偏远,所以需要人去镇守。当下最好的选择是换一个人过去,而且明确公告天下朱樉的作为,作为惩戒,把他扣押在京城,然后对他进行劳动改造,这也算是对各地藩王的一种震慑和警告。”
朱雄英摆手,“不是拍马屁,我是想说,以您的政治眼光,在我扫清了您眼前的历史迷雾后,是能够判断得出,我到底是不是在说假话的。”
朱元璋微微一怔。
他怎么可能推演不出来呢?其实就算眼前依然存在着那片历史迷雾,他也照样能从过往的历史教训中看见很多。否则他不会推动分封的同时,又限制藩王,也不会去写皇明祖训,去写大诰,去弄出鱼鳞册,黄册来。
只是他最终自负到了,以为自己的这些制度设计,能够破解流转了千年的历史教训罢了。
现在迷雾散开了,不管甘心与否,这位皇帝都已经清楚地看见了一个帝国崩塌的全过程。
朱元璋的面色又不善了起来。
“大明的这些藩王目前都有存在必要,无论是镇守北方也好,还是保证转移支付,促进北地的区域发展也好,总之在这种大方向上,他们目前都是有用的。”朱雄英话锋一转,“但才到第二代就已经畜生化了,到第三代,第四代还得了?这种风气要刹住,他们的正面作用,必须大于负面作用,否则只会是国家发展的负担。”
可作为皇帝,他终究会怀疑,他怀疑的不是历史,而是眼前的这个孩子,这个眼里没有皇权,没有纲纪的孩子。就算历史的大致发展没有问题,但他会不会在一些关键事件上撒谎,到时候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老四不就是这样被骗的吗?
那种无法确定自己是否会被骗的感觉,让他格外的舒服。
可他也发现了,自己没有判断的办法,这又让他感到格外的无力。
“一切,您都可以随时叫停。”朱雄英叹了口气后,说道,“但我做的所有事,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在增强皇权应对庶族地主的筹码,这一点您应该能看得见。”
“那把所谓的庶族地主限制住之后呢?”朱元璋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