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邀请函(第2 / 3页)
“朝中的那些大臣难道都不知道劝谏陛下吗!”
一声声的议论和不满,开始在大堂里流动。
“自从空印案后,当今陛下就格外看重算学了,很多国子监的学生都因算学得到了功名。”有人想起了那次对空印案的报道,和相关的奖惩结果。
“这不是舍本逐末吗?国朝选才应该注重道德教化,怎么会去看中这样的小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句,一边批判,一边继续看着接下来的报道。但他们发现,除了公布了科考的流程和考试科目外,最多的就是还有一个记分制和考题形式的说明,考试试题不会只有一两个问题,每个问题都会被分配上相应的分数,最后以得分总数来评定成绩。
大堂里的其它学子也是如此,所以一瞬间,楼下卖报的几个小孩就被一群大人包围了,一个第一次干这事的小孩甚至被吓哭了。
等了小半天,终于拿到了一份报纸后,黄子澄因为第一眼看到的内容,就感到心里憋起了一股邪火。这报纸的头版居然不是讲科考的消息,而是在讲什么榆木川大捷。
黄子澄嗤之以鼻,这种事有科举重要吗?他翻到了第二版,依然没有科考的消息,第三版也没有。整个第二版到第三版刊登的都是昨日朝堂上的一些奏对和新的人事任命,等他翻到了第四版时,才看见了关于科举考试的报道。
“哼,这些卖报的刁民,还真是知道什么消息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他不爽地嘀咕了一句,然后一边看,一边念起了报纸上的新闻:
“科举已经确定在五日后开考!”
这短短的一则消息,就让一众学子花了二十文钱,顿时间又让他们窝火不已。但事情还没有完,在这则新闻下面,商品博览会的相关报答占据了更大的篇幅。
这样的排版,让楼下的商贾们都感到了惊奇不已。已经渐渐习惯了报纸这种产品的他们,天然的对排版有了直观的认知,越重要的事,一定越会放到重要的版面,占据的篇幅也会更大。
欧阳贞认真的聆听着,他年纪大了,眼睛不好,这次来应天府除了参加自己人生中最后的一次科考外,还想着配一副好眼镜。他那副用老办法制成的眼镜根本不好用,他想试试应天府的那种新眼镜。
“这次科考分成了六科。”黄子澄的眉头难以抑制地皱了起来,“古文,策论,历史,律法,算学,农事?”
当黄子澄念完这些科考项目后,胸中的邪火就燃得更盛了。他抬眼望去,此时大堂里的大部分学子也都一个个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显然大家都对这样的消息感到无比的不满。
“这科举是国朝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这先贤的经典竟被称为古文?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