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版税(第3 / 4页)
“将一直掌握在士人手中的教育权力,收归到陛下您自己手中的目的。”李善长很直接地回答道。
“臣明白了,那臣这就去准备。”李善长起身行礼。
“等等,还有个事,咱处理孔家的方法,你觉得合适吗?”
李善长思考了一下,回答道:“这实在是要看陛下最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他顿了顿,注意到自己这老战友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后,继续说道,“臣不敢揣测陛下的圣意,但臣能猜测得到,此事之后,各地士人恐怕都会在心中对陛下生出一些微辞,特别是那些负有盛名的大儒。”
“也就是说,学子们的这种情绪不会太重。”
“他们当下,还没有心思去思考这个问题,也看不明白这件事背后的关窍,不太明白这件事对他们的影响有多深。在这一点上,他们和那些读书老成的士人相比,还是差了一截。”
等朱标离开大本堂后,李希颜让方孝孺先去给皇子,皇孙们上课。接着便很是郑重地向苏伯衡发出了共同散步的邀请。
清澈的小湖边,两个老人面上的表情虽然都很平静,但眼神中的凝重却难以掩藏。
“你是因为允炆那孩子才留下的?”李希颜直言问道。
苏伯衡没有藏着,“是,你呢?”
李希颜点头,“老夫也是这般想的,朱允炆应该就是大明的未来了。我等应该更加用心一些,团结一些。我们已经老了,实现天下大同的希望,只能留给后来人了。”
朱元璋不住地一笑,“你倒是坦率。”
“臣一向对陛下开诚布公。”李善长非常诚恳地说道。
朱元璋清了清喉咙,压制住了自己想大笑的冲动。“你觉得,该如何化解此事的影响。”
“很难化解,哪怕陛下重新立一个衍圣公也很难消除此时一些读书人心中的芥蒂,毕竟这些人能看出来,陛下这次清算孔家究竟想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什么目的?”朱元璋问。
“是啊,该团结一些了。不止是允炆殿下的教育问题,这次的科考,我们也不能陷入到一些无谓的争斗当中去。毕竟孩子们不分南北,学的都是圣贤之道。”
“平仲先生所言甚是,我等共勉吧。”
“共勉。”苏伯衡回应道。
“共勉?”李善长苦笑一下,“陛下,您就不要打趣我这个老头子了,臣为陛下办事是天经地义的,可不能用共勉这么重的词,否则就真是折煞老臣了。”
老狐狸,朱元璋在心里啐了一声,“既然你愿意帮咱当这个考官,那就准备一下,明日午时就进入贡院,在阅卷结束前,可就不能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