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破壁大明,重塑时代 > 第117章 一个不同的大明

第117章 一个不同的大明(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然有些皇帝并不知道稳住皇位该做什么,他们真的认为皇权的神圣性是不可侵犯的,是与生俱来的。对于这种皇帝,朱元璋是极度嗤之以鼻的。

天可怜见的,咱老李家的富贵荣华可还没享受几代了。

沉默了片刻,李善长最终只回答了一句,“臣不知道。”

朱元璋很想给这老东西一个爆栗。

这样的回答,显然就是不赞同的意思了。朱元璋的眼里闪过了杀意,但终究他还是忍住了。他能理解这个老家伙,因为当初他在听到这些改革措施时,也是不赞同的。

“为什么最后自己同意了呢?”他下意识地去回想那时自己的状态。

面对朱元璋的反问,李善长心里的回答是,不够。

一个王朝的寿命只有两百多年,不到三百年,历来不都是这样吗?有变过吗?大家都是了解历史的,大家都清楚,当王朝走到了那个时候,推倒重来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这是历史告诉我等的天道。

可现在你突然跳了出来,提出来要变,这显然就是你的问题了。

李善长在心中摇头,你这个人的野心实在是难以抑制,想让朱家天下传承万世,这种事可能吗?哪一个皇帝想做这种事,结果都会非常难看,你不知道吗?最关键的是,你这样折腾,要是出了乱子,最后也来个二世而亡,我们这些人怎么办?造反,还是跟着陪葬?

如果朱雄英知道了李善长的这一想法,肯定会十分郑重向他竖起一个大拇指,因为这老头子的想法完全没有错。按照原本历史的走向来说,大明实际上的确达成了“二世”而亡的成就,而且原因也如他想的一样,达成这一成就的根源就在于改变,不过大明到了“二世”的改变是开历史倒车而已。

大明两百多年的国祚,够不够,够。自己这个皇帝当的稳不稳,稳。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好大儿的短命,外加最后继位的孙子是个傻缺,可这两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所以还有什么要改的吗?有必要去改吗?

朱元璋问过自己,大明那凄惨的结局,华夏文明那被践踏的未来,真的需要自己来背吗?哪朝哪代的覆灭不经历这些,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至于那巨大到能压垮泰山的历史责任,是一个皇帝需要去考虑的事吗?

那混小子说过很多次,皇帝这种生物是极度自私的,皇帝行事的一切出发点只有一个,坐稳皇权。

朱元璋不喜欢这个说法,这会显得他很没有格局,很小气,但他在心里对这个说法却是无比的认同。

当了皇帝之后,他便知道了。大部分皇帝的区别其实没有那么大,真正被历史记大书特书的也就那么几个,他们有些胸怀大志,想要做出一番成绩,让后人敬仰。有些知道稳住皇位的深层道理是让百姓有口饭吃,所以会善待天下。而有些皇帝则自以为是的认为,稳住皇位的最好方法就是高压统治。

比较遗憾的一点就在于,他们并不知道哪种改变是前进,哪种改变是倒退。

大殿里,和李善长拥有同样想法的人其实很多。而且作为开国功臣,李善长深深地明白,搅动天下,登顶至尊这种事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弥勒转世,没有什么明王降临,更没有什么真武大帝显圣。

皇权的神圣性,在他的眼里就和一个冒烟的响屁差不多。要知道,他可是亲眼见证着眼前的这个人一步步走上那至尊之位的,而且他比那些在鱼肚子里塞纸条,学狐狸叫,埋石头雕像的人更知道皇权的本质。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看不起朱元璋,或不认可朱元璋。如果真的如此,他当年也不会为这个泥腿子皇帝效力了。他只是太清楚这个世道运作的逻辑了,他也深深地认可这份逻辑,但他不知道,这份逻辑是被历史局限这道巨大枷锁所框定的。

于是他和很多饱读诗书的人一样,对两百年国祚这样的事产生了一种类似道一般的认可,既然是道,那就要遵守,随意的乱改,只会带来如秦亡隋灭一样的结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