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这些贪官,其实都可以,咱都喜欢!(第3 / 6页)
淮北亳州府上疏:因今岁天灾横至,索幸无多百姓伤亡,治下粮食勉强多日,然明年或恐让百姓增添负担,臣斗胆叩请陛下,免除两府百姓夏税。
朱雄英看完后,对老爷子道:“此乃彰显天威之事,可免除百姓赋税。”
朱元璋笑着点头:“对!”
就好比当初朱雄英和老爷子的理念不和,朱雄英认为师尊说的对,国朝现在上来就该大力发展商业,现在仔细回想,却显得那么不成熟,那么不不切实际。
越是深入大明,这种感触越深。
很多事,千万不能拍脑袋想啥改革啥,或许认为的好东西,指不定会给大明带来灭顶之灾。
要真正能适应这个时代,真正能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好处,才是好东西。
满朝中枢大臣,各个都是两榜进士,他们或许有些迂腐,但在治理国家一事上,他们的能力和看法,远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认真的样子,不禁莞尔一笑。
这孩子,最近跟着咱爹待一起,看起来也越来越像他老人家了啊。
孩子,现在你还没办法御前听政,想要了解这冷冰冰的帝国,就必须从这上面入手。
大孙,好生学,可可比听政要强多了。
朱元璋有些感慨,亦是有些若有所思。
朱雄英也不好高骛远,现在正是夯实打基础,去了解这个帝国的时机,人的一生,机会不多,抓住了,就该珍惜。
朱雄英很珍惜这个机会,这个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
朱雄英也很庆幸,他认识了旁边对自己无微不至关怀的爷爷!
第一封奏疏是来自淮北的。
淮北这一年来不太平,在经历水灾之后,现在又在经历雪灾。
朱雄英眯着眼,定睛看着奏疏。
自从看了大明两封贴合当下国体的政书之后,朱雄英感慨颇多。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亦或者退一步说,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臣僚,这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先洞悉这个帝国的内政和缺点,才能在以后做出相应的改革。
任何的改革,都是建立在以前的制度之上,必须要贴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