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桃源派和陶潜(第3 / 5页)
推荐小说:
陶潜也同意了,庆帝也很给面子。
但王羲正太纯孝了,非要随父去那关外苦寒之地。
众人虽然担心不舍,但也不好阻拦。
如今听到王羲正过得不错,自然是欣喜异常。
那是学者和农民融合在一起的风范,与此世的其他文人完全格格不入。
若是李彻在此,必然能察觉到,这些人很像是前世建国初期,那些基层下乡的村官。
陶潜站在他们面前,他的身影显得更加佝偻。
他看了众多徒弟一眼,眼中满是慈爱。
他的思想无人接受,一生留下最宝贵的财富,便是那几本农学著作,和这些志同道合的徒儿了。
大庆建国后,庆帝仍让陶潜掌控农事大权,但对他重农的思想却是束之高阁。
陶潜越来越失望,最终辞官隐退,开始广收门徒。
他活得越久,他清楚,不是他的思想不够好,而是他的思想对帝王来说不够好。
所谓儒学、法家,不过是帝王用来控制庶民的工具罢了。
农学这把工具,显然不够顺手。
“见过老师。”众人齐声问候。
"羲正来信了。"陶潜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他在关外奉王麾下出仕,过得还不错。”
众徒弟面露欣喜之色。
王羲正入门很晚,又纯真善良,不管是亲传弟子还是记名弟子,都颇喜爱他。
得知他被父亲牵连,被流放关外,大家纷纷乞求陶潜,希望他能提王羲正向陛下求情。
陶潜回过神来,浑浊的双眼变得更加黯淡了。
他看向身前的青年,缓声道:“去吧,叫你们的师兄弟过来。”
桓浩然稽首行礼,转身向院外走去。
不久,桃源派的师兄弟们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庭院中。
他们或年轻或年长,皮肤清一色的黝黑,且都带着一种独特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