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再遇二爷(第2 / 4页)
姜宁晚目不斜视,直直向前走。
“还有二爷那,二爷那儿还缺一个丫鬟,你且去试试。”
“国公府是个富贵窝,人人争的香饽饽,你一个弱女子,若能与亲人在这里谋得一席之地,那就余生安稳了。”春喜不住地点头。
姜宁晚知春喜的好意,在春喜眼中,能在这偌大的国公府为奴为婢是一件光荣门楣的事情。春喜是这个时代的家生子,可她不是,她是一个来自社会主义时代的人,她不习惯卑躬屈膝,供人驱使,她更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若她同春喜一样,是一个家生子,这里或许算是一个好的归宿。
接下来几日,连日阴雨,好不容易放了晴,雨歇云散,日耀苍穹,屋瓦晶莹,似珠玉缀就。
槐树叶被雨水润泽,绿得发亮,似翡翠雕琢而成。
春喜不解:“这是老太太给你的赏赐,你送出去做甚?”
姜宁晚笑了笑,并不解释,只央着春喜去帮忙发下去。
她初来乍到,不过一个外来户,得了主子青眼,又独占赏赐,时日久了,她在绣房里的日子便不会好过。
雨声淅沥,如蚕食桑叶,不多时,已至戌时二刻。
到了晚间,春喜掀了毡帘,此刻,雨滴如豆,密密匝匝,连成一片雨帘,夜风夹杂几许寒凉。
是日,姜宁晚带上漆制托盘同春喜一道去针黹房的东厢房里换布料,因着姜宁晚从张妈那打听到二爷在秋天,容易觉得干燥不耐,府内新进了披纯棉贡缎,姜宁晚想,用这种布料来制被褥会更加契合他。
走在青石小路上,春喜一如既往地叽叽喳喳,姜宁晚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着她的话。
绕过庭中丹桂,便见假山巍峨,石色斑斓,旁有翠竹摇曳,雏菊绽于径边,水榭临池,池中鱼儿嬉戏。
姜宁晚看着春喜东张西望,差点一头撞上一旁的银杏树,她赶紧拉过她:“小祖宗,你可仔细着点。”
春喜大咧咧地笑:“别这么拘谨嘛,张妈好不容易才放咱们俩出来一趟,可不得抓紧时间多瞧几眼。”
春喜搓搓手,转过头,看着正捏根银针,拨弄灯芯的姜宁晚:“采芙,这晚上,天气变得凉了些。”
快至中秋了,天气难免转凉。
针尖轻挑慢捻,灯芯渐直,烛火明亮几分,姜宁晚直起身来,瓷白的脸在暖烛下显得愈发柔和。
春喜合上窗子,坐在榻上,问:“采芙,你寻到亲人后,可还会留在国公府?”
姜宁晚轻摇了摇头,春喜沮丧地托腮看她,又问:“采芙,你手艺好,得老太太喜欢,不如趁机想想法子去老太太那儿当差?老太太是位仁慈主子,你又伶俐聪慧,想来定能谋得一番好前程,你何不去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