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下午我不去上课了(第2 / 3页)
“好。其实家里小孩多的,应该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如果家长经常管教孩子呢,就会发现,其实家长没办法做到不偏心,或者尽管家长努力做到想要不偏心,但是小孩始终会认为家长偏心。
于是小孩子当中就有可能产生讨好型人格,有的会骄纵,有的会霸道一点。
就是因为家长只要参与到孩子的管教当中,孩子们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关系。这就和按劳分配模式一样。
孩子当中比较受宠的那一个,就会产生初级的特权阶层意识形态。”
现在大家还认为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消极避战思想么?想想看,高明的天子把诸侯国分成村子那么大,是不是更加利于天子治理呢?”
这时下面同学们炸开了锅,互相窃窃私语讨论起来。
小白敲了敲讲台,“现在讲第二个误解,关于无为的。现在的人比较肤浅一点认为无为就是碌碌无为什么都不作为。
好,咱们姑且就当不作为,那就讲讲什么叫不作为。大的层面不讲,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参与朝政。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咱们就从家庭层面来讲。”
“……”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发问,小白伸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好的,我先给大家讲一下这误解怎么来的。
最主要的误解有这么几点,首先就是世人用他们自己的观点去理解里面的内容望文生义。
所以才会认为道德经会有版本差别,有真伪之别。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流传最广的通版,讲完大家可以自己判断它是不是假的。”
小白端起讲台上的茶杯喝了口水,然后走下讲台开始绕着学生们边走边讲。
“正好咱们现在在做改革,搞按需分配制度。关于按需分配制度,已经给你们讲过很多了,它的好处也强调很多次了,也说过这个制度是升级高级文明的前提。
其实这里面就可以映射出家庭关系的影子。
你们有没有谁家里有很多小孩的?”
这时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小白大致扫过一眼后,示意大家放下手。
听到小白这么说,大家都安静下来认真听讲。
“首先第一个最大的误解就是后人认为老子和道德经是道家始祖,这样就容易产生很大的误解,认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是消极摆烂的思想。
实际上道德经描述的是三皇五帝至周朝时期的历史状态。当时社会处于分封制,也就是我们说的封建制度,当时中央天子治理天下,分封诸侯国。
至后周时期,最多的时候分封过两千多个诸侯国。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概念,以我们当今来说,我们国家才有几十个省,几百个市。
而三皇五帝至周朝却有千余诸侯国,以一国为一姓,黄帝册封百家姓其实就是这个历史背景,可以说一国就有一个村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