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物种诞生(第2 / 8页)
特别有趣的一个现象是,自从员工入股后,雷军经常遇到主动找他聊天的人。一些员工时不时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问:“咱们公司现在状况怎么样了?”显然,作为员工股东,他们比以前更加关注公司的运营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机制塑造了公司内部人人都是创业者的心态,也是小米全心投入热血文化的基石。
每个人工作起来都分外努力,只有在午休的时候,紧张气氛才稍有缓和。吃过午饭,有人坐着,有人瘫着,办公室如同一个大学生宿舍。偶尔,设计师秦智帆偶尔会从角落里拿出一把吉他,并不熟练地弹奏几首刚学会的曲子,然后被同事们一通抗议——哥们儿,能不能不要制造噪声。
这个时期的小米没有层级关系。从金山进入小米的刁美玲迄今还记得在办公室里和雷军一起吃盒饭、讨论产品原型时的情景。在金山时,刁美玲离雷军的层级很远,她戏称自己在“公司的六环以外”,但是进入小米之后,她经常和雷军、黎万强坐在一起开会。他们在雷军的办公室一边吃着沙县小吃一边讨论。刁美玲记得:“那个饭通常会吃得很快,我们经常一边啃着鸡腿,一边决定把某个产品功能给改了,这种场景时常让我觉得恍惚。”后来随着这种讨论越来越多,刁美玲才逐渐习惯了这种“奇幻感”。
那个时候,行政专员管颖智每天中午都给雷军订沙县小吃,偶尔会加个鸡腿。而几乎所有的同事也都在同一家小馆下单。多年以后,小米的创始员工都还记得,那家店里最受欢迎的是“鸭腿饭”,可以单点追加的还有鸡腿。员工们曾经强烈建议雷军把楼下那家沙县小吃给收购了,以飨员工。
“小虾米”经常出现在MIUI论坛上。有的时候,他会分享自己的感受,比如:“MIUI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苹果,还有另外一个游戏界的神——暴雪。暴雪的产品设计理念是易上手,难精通。手机行业还没有具有暴雪这样设计理念的公司。苹果和暴雪,在有些方面是一样的,比如极致的产品设计态度,比如高口碑,拥有强大的粉丝群体,还有所有员工对于所从事事业的极度狂热。”
有的时候,“小虾米”会孜孜不倦地和产品经理们分享自己的产品建议,比如:“我要上网的时候突然发现手机联不上网了,重新启动折腾很久,才发现是关闭了‘数据访问’功能。如果手机连不了网,是否可以先查询一下数据访问状态,如果关闭的时候,就弹出窗口让用户选择呢?或者,手机上显示有网络标志,但就是上不了网,我听说是那个基站打电话或者上网的人比较多。此时是否应该有返回错误,明确提示用户呢?再或者,关于智能拨号,统计每个号码的使用频度,常用的电话号码优先,写短信时输入电话号码,可以从通信历史中选择最近联系人。”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论坛上活跃着一个叫“小虾米”的热心用户,但是只有小米员工知道,“小虾米”神秘的面纱之后,是昔日的中关村少年英雄——雷军。
很多早期员工回忆起这段日子,都觉得那是一段有着不可思议的民主、每天灵感无数、天大地大热火朝天的日子。大家为了好的想法而竞争、辩论,甚至一气之下摔掉手机。人们兴奋、忙碌,经常凌晨两三点钟下班。
争吵简直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也是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在做项目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一个个新功能的发布,通常是先由产品经理设计出原型交互图,然后交由系统工程师来具体实现,而矛盾也经常由此产生。
“这个功能为什么要做?”
“你这么设计交互,看上去很傻。”
“这个功能很好,但是从底层进行系统设计时,根本做不到。”
获得高通协议
被摔在地上的手机总要被捡起来,激烈的争吵最终被一顿或者两顿烤串儿化解,而被装进麻袋这种说法,几天之后就成了大家哈哈一笑的谈资。不管怎么说,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黎万强作为设计师,经常给大家灌输他最欣赏的设计大师原研哉的理念——设计的原点不是产品,而是人。设计者要创造出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喜悦。
很多人后来用“完美”这个词来形容这段创业早期的日子。也有人用了一个词——乌托邦。银谷大厦400平方米的办公室逐渐不够用了,于是小米搬进了位于望京的卷石天地。在新的办公室里,这些年轻人依然继续进行着系统优化,有着不可思议的自发动力。他们从来没有打卡制度,也没有复杂的办公室政治。所有人的初衷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事情做好。因为他们知道,他们都是公司的一分子。
除了真诚和热爱,这家新创立的公司也使用了合理的薪酬体系来保证员工的内驱力能够持续。在进入公司之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降低薪水但尽可能多争取期权的薪资方案。他们知道,只有把事情真正做成,才能在将来得到丰厚的回报。这是让员工成为创业者、在公司拥有主人翁意识的最好方式。在硅谷软件业腾飞的时代,各个初创公司都留出10%~15%的期权给普通员工,特聘的高管期权另算。这样一来,老板与下属便从雇佣关系变成了契约合作关系,员工也才成为真正的创业者。而雷军在初始结构上,给其他合伙人和员工留出了70%的股权池,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后来,雷军不但给予员工期权,还在员工的请求下接受了员工入股。有一天,一个员工推开雷军办公室的门,对他说:“平时我也会有一点点存款用于投资股市,现在公司在进行外部融资,与其这样,不如把一些投资份额留给员工。”对于这个请求,雷军欣然应允,他给每个员工设置了投资上限——30万元人民币。在给全体员工群发邮件宣布这个决定后,76名员工一共投资了1000万元人民币。在那批最早进入小米的员工里,女孩管颖智表现得最为热情。在没有看清楚这是一封群发邮件的情况下,她就把回复邮件不小心发送给了所有同事。人们看到了她写的四个字——“谢谢雷总!”后来,她把自己的嫁妆钱一共10万元投入到了小米公司。
很多时候,产品经理觉得是很好的设计,却被工程师否了,因为工程师认为自己更懂产品。通常大家会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解决问题。但是偶尔,产品经理要艰难地跨越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之间的“鄙视链”,双方最后都怒不可遏。在争吵时,他们声嘶力竭,用词犀利,而且经常想把对方“装进麻袋”。
每周二的发版会,通常是争吵最激烈的时候。这一天,大家要提供一个用很清晰的文字描述的“本周更新”,之后,激烈的巅峰对决总是不可避免。大家为自己坚持的产品功能进行辩护,挑战那些看起来愚蠢的功能和设计,最夸张的时候,个别人甚至有掀掉桌子的冲动。
在这种松散和看似随意的组织之下,MIUI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好用。它的拨号面板非常人性,快速的拼音简搜索嵌入了电话本;不同的响铃让电话的声音选择更多;手电筒功能异常便捷;百变锁屏提供了个性化的锁屏壁纸。在安卓还是一片蛮荒的时代,这些技艺高强、热爱魔鬼般细节的人,在这片鼓励创新的岛屿上,逐渐筑造起一座新的乐园。
MIUI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从100个人开始,用户呈现出指数型增长的态势。用户提出的反馈越多,产品经理得到的灵感就越多。MIUI逐渐成为安卓系统中做得最开放、最有深度、最出色的手机操作系统。这些论坛高手成为产品经理最熟悉的陌生人,虽然素未谋面,但是他们就像心有灵犀的朋友一样彼此热爱。
为了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MIUI论坛上经常举办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产品经理姚亮曾经策划过一个叫作“我是手机控”的话题活动,这个活动可以让大家标记自己每年使用的手机,并在微博上一键分享自己的手机编年史。小米还会给用户打上一个标签,上面写着用户手机使用的级别,比如菜鸟级、骨灰级和神马级,像雷军这样的手机发烧友就是神马级的。这个活动既怀旧又有趣味性,很快就吸引了超过200万人参与。到今天为止,这个活动依然是社会化运营的一个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