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一往无前 > 第六章 手机登顶和隐忧初现

第六章 手机登顶和隐忧初现(第2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小米和腾讯截然不同。刚来小米时,高自光对小米浓烈的创业文化感到惊奇,小米的员工经常是三个人挤在一个工位上,肩并着肩办公,这在腾讯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他的理解中,“如果是在大厂,大家早就抗议了”。另外,腾讯很早就有了完善的人力资源系统和管理制度,一切都很规范。而在小米,这些好像都处在初始阶段。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高自光想做与众不同的事的强烈愿望被激发了出来。这和他在腾讯期间留存的某种精神内核其实是一样的。在腾讯,每个人都希望做出下一个微信、下一个QQ音乐、下一个腾讯新闻,这种激烈的竞争促使每个人都在寻找新的思路。“当你知道很多东西拥有全中国最好的流量依然会死掉的时候,互联网在摸索中留下的东西都是精华。如果你选择慢慢做,你永远不会是张小龙,你只是一个守护者。所以,每个人都想与众不同。”高自光这样说。

现在,在小米探索万物互联的本源,成为高自光的驱动力。不过,在研究路由器三个月之后,高自光得出一个结论:基于路由器做物联网并不可行。他在工作的过程中思考了很多,如果小米物联网业务的成功必须以路由器为基础,那就意味着路由器必须首先成功。如果一家公司A业务的成功必须以B业务的成功为前提,那么这本身就大大降低了A业务成功的可能性。

说完,三个人七手八脚地在雷军的办公室里忙活了起来。他们挪开桌子、搬开椅子,找到墙上几个合适的电源位置,把一些小灯泡插到地上的接线板上,让它们统统亮起来。然后,他们把雷军拽到这些灯泡中间,让他席地而坐。最后,他们自己也坐在了地上。

“开始吧!”黄江吉轻轻地说。

坐在旁边的高自光点了点头,拿出自己的手机开始操作。他在手机上轻轻一点,接线板上的一个小灯泡灭了。又点,另外一个小灯泡也灭了。随后,他又用手机把这些灯泡一个个点亮。

“不错,但是,什么意思?”雷军问。

“我们研发出了一个Wi-Fi小模组,只要把这个小模组放到任何一个硬件里,这个硬件立刻可以被手机控制,然后就可以连接到我们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网络里面了。”说完,黄江吉拿出了这个小小的Wi-Fi模组——一个嵌入了一套通信协议的小硬件给雷军看。

2014年,小米手机全年出货量达到6112万部,增长227%。这意味着,小米手机自带的MIUI系统,已经天然地形成6000万用户的流量入口,它也有了固定的1.5亿成熟活跃的用户,这和雷军当初写在餐巾纸上的那个硬件和软件融合在一起的商业模型,出奇的一致。

小米从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开始,就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雷军甚至把它当成了一种社会实践,他回顾那个时候做过的最疯狂的一个决定,就是小米公司内部不设公关部,也基本不做广告,而是完全让产品的口碑说话。雷军进行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想验证一下,一个产品在没有公关助力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产品力,在市场上究竟能走多远。

几年来,最真诚的赞美和最刺耳的质疑,一直伴随着小米一路向前,就算竞争对手时不时发起攻击,雷军也表现出最大程度的克制,几乎没有回应过任何质疑。在几年的创业过程当中,只有一件事让雷军在公关层面真正感到过困扰,那就是一个曾经的竞争对手魅族手机,在网络上不断描绘出版本繁多的故事,这让小米几年以来第一次有了被蹭热度的烦恼。

在小米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后,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与事实不符的传言,雷军也想过站出来说明真相,他甚至找出了当年的一些邮件和感谢信,但是最终他忍住了。他觉得专注于眼前的战略部署更加重要。

在公布2014年销售数据的时候,雷军写下了一句激励人心的话,既送给所有的小米员工,同时也送给他自己:去到别人连梦想都未曾抵达的地方。

看着这个半导体小模块,雷军的眼睛亮了一下,这是他的商业判断机制开始启动的一刻。他知道,他一直在思考的万物互联问题,此时此刻,也许有了新的答案。

雷军对于万物互联的感知始于离开金山时,那个时候他就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未来所有设备应该都是互联互通的,万物都将可以上网。

创建小米之后,他开始在公司内部对万物互联进行战略部署。当时他对物联网的判断有几点:第一,硬件以手机为中心进行连接,手机相当于一个超级计算中心。第二,将来屏幕会无处不在,所有屏幕之间可以相互协同,屏幕与屏幕之间可以自由对话,所以他引入王川,切入了智能电视市场。第三,路由器一般都是7×24小时在线,成为家庭中唯一不掉线的硬件设备,所以路由器将承担数据中心的职责。他还大胆地招了一位知名记者夏勇峰,跨界做路由器的产品定义,研究万物互联的解决方案。

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自光,正是被黄江吉从腾讯公司挖到小米,继续做路由器这个产品,并在万物互联方面进行探索的年轻人。但是很快,高自光就发现了路由器的局限所在。

进入小米之前,高自光在腾讯工作了10年,主要负责微视这个产品。在此期间,他在后台发现小米手机用户的活跃度很高,于是,当他想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涉足硬件产品的研发时,就选择了小米这家公司。

2014年第三季度,小米的手机市场份额,第一次在中国登顶了。

IoT风口到来

就在一众厂商还沉浸在对移动互联网崛起的顿悟当中时,在一个平淡无奇的下午,雷军在五彩城的同事们给他带来了另外一场科技演示,这带给了他一场关于万物互联的新思考。雷军意识到,一场关于未来的产业周期迭代,已经在这一年隐约出现了。对于硬件的投资,小米已经通过生态链的方式在2013年开启了,而对于硬件之间应该如何进行连接,大家都还没有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

然而,小米公司里的那些年轻极客,早已在这个领域里悄悄地有了自己的试探和思索。

2014年年初的一天,小米联合创始人之一黄江吉带着两个年轻人来到雷军的办公室,他们是高自光和殷明君。一进门,黄江吉就对雷军说:“今天,我们给你做一个有意思的Demo(演示),你来感觉一下怎么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