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狂风暴雨中的一年(第1 / 10页)
洪锋把这封公开信转发到更多的工作群当中,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他让工程师展开内部大讨论——如何做出对用户更友好的调整。这个调整过程被证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时候的小米,经历着多重文化相互冲突的震荡。手机硬件团队与公司互联网企业文化的冲撞、互联网产品体验主义与互联网变现冲动的博弈,都让小米公司深刻地感知着什么才是成长路上真实的痛。
其实小米内部此时也是有苦说不出,就在订单的准确性和市场预测情况屡屡出现偏差的时候,一笔高通的订单也出现了延迟交付。如果上游的芯片到不了,工厂根本无法生产,这让本已处于缺货状态的小米雪上加霜,外界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为了排查这个问题的根源,高通全球总裁带着一个团队来到了雷军办公室,现场翻阅订单追溯问题所在。最后大家发现,确实有一个小米的订单停留在高通的销售系统里,没有进入排产系统。这两个系统当时没有打通,结果相当于小米比实际晚了一个月才下这些订单。
另外,不用说跟高通的系统没有打通,就连小米内部都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每周最核心的订货会上,供应链、生产、销售三个部门分别抱着三台电脑,打开各自的Excel表格进行比照。听到这一奇闻,任何一个业内人士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小米一年几千万台的出货量难道是靠这样的方法管理出来的吗?
这些问题尽管看起来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雷军意识到了问题的本质,那就是手机团队的能力已经和小米的体量不匹配了,眼前的困难是巨大的,解决起来也绝不轻松。当外界对小米连篇累牍的负面报道开始出现铺天盖地的趋势时,这家公司已经处在舆论的旋涡当中。
除了硬件的缺货问题,MIUI也在这一年遭受了灵魂考验。MIUI的商业化试点在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终于全面开启,工程师们也从刚开始的不情愿、很被动的情绪中走了出来。他们感受到了成为一个盈利创造者的快乐,也体验到为公司创造现金流的骄傲。在公司内部开会的时候,那些盈利很好的部门往往被看作公司的英雄,有了抬头挺胸的资本。因此,越来越多的团队中的工程师开始钻研怎么能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流量获得收入。在谁也没有经验、谁也不知道标准是什么的情况下,他们在MIUI以及小米的App的角落里放上广告,有些并不那么适宜,有些甚至招致用户的反感。一些米粉开始在MIUI论坛上表达他们的失望情绪。雷军对此回忆道:“刚开始没有对MIUI商业化设限,很多工程师就放飞了自我,商业化有些过度了”。
一些工程师经常推门就进到雷军办公室里,坐在他面前,直接问他:“你不觉得吗?我们第一次站到了用户的对立面,你觉得我们还能这么干吗?”这种质问让雷军至今印象都极为深刻。
供应链出现危机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小米手机的销量明显下滑,负责销售运营的朱磊眼看着所有数据正在变动,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对于从2011年就看着销售数据一路上涨的朱磊来说,这是她第一次经历数字的大幅波动。在这之前,小米都在一路凯歌地成长,这让她工作起来格外兴奋,同事们甚至给她起了一个霸气的外号——大王。而雷军所描述的那种“小米前5年浑身开挂,大家一路唱着歌曲,一边吃着火锅”的创业状态,似乎在此刻画上了一个休止符。等待小米的,更像是一次正常的创业了,正常的创业,就要经历挫折,经历大起大落,经历无比漫长的艰难困苦。
从小米开始创业的2010年,一直到2016年,手机市场的大盘一直在不断高涨,这说明,人们对手机这个产品有着旺盛的需求,这也给了新的入局者以机会。但是此时,小米却因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各个方面遭遇阻击,这一年,是小米开始经受狂风暴雨的一年。
作为业务的一线负责人,朱磊清晰地感受到,并不是小米的产品不受欢迎了,而是小米的产品周期和供货节奏出现了明显的紊乱。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小米的产品往往是发货周期跟不上产品的热度。比如小米Note这款产品,它本身非常受米粉的追捧,但是由于曲面玻璃的良率问题,导致小米Note缺货了好几个月。等到产能爬坡终于结束时,产品在市场上的热度已经过去了。在小米产品始终缺货的状态下,正在对小米进行“群殴”的那些品牌却能够正常出货,他们填补了市场上人们对手机更新换代的需求,从而也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从小米手机4到小米Note,供应链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问题,这让小米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很着急,解决这些系统性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这一年出现了新的趋势。在2015年这一年,所有的平台完成了绝大部分用户从PC端到移动终端的迁移。因此,2016年,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流量见顶”的趋势已经完全明朗。这对于擅长电子商务营销的小米来说,自然也不是一个利好消息。
也有一些员工不惜用公开信的方式,直接诘问公司高管。早期负责小米社区的员工张少亮看到MIUI论坛出现的质疑,深感焦虑。在运营论坛的几年时间里,他感受到的一直是满满的热爱,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氛围,更是一种正能量。而现在,他无法允许他苦心经营好几年的领地出现叹息和失望,他感觉到一种“锥心之痛”。
2016年的4月,他写了一封几千字的长信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当你深入使用某个App时,有一些体验真的惨不忍睹。有的时候我就想,负责的同学每天都在用这个App吗?我们有很多工作还远远没有做到很好,更不用说做到极致!业务的营收目标可以直接量化,而又有谁在负责用户体验的量化考核,能在二者出现冲突的时候站出来为用户体验高声呐喊?我们是不是需要一个首席体验官的角色,不需要按个别人喜好行事,仅仅需要为用户的体验负责?我们能不能因为他们为用户体验努力而多发一些年终奖?曾经,我们每周五发版,让用户直接投票,决定够不够格发布,今天,我们的App还有这样的勇气吗?
有人说,世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我想说,坚持曾经的坚持,更是真爱。
这封信被直接扔到了米聊工作群里,MIUI的负责人洪锋也在群里。当他看到这封义正词严的公开信时,他内心最大的感触是——熟悉。在谷歌总部工作时,他太熟悉这种正义感和公民意识了,工程师具有那种不是为了赚一份工资而是为了做一份事业的揭竿而起的精神。所以,在谷歌总部,隔三岔五就有员工游行、抗议,为的就是让公司正确地做事。而此时此刻,他把这种宽容带到了小米。
另外,这一年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用户流量正在逐渐去中心化。85后和90后的用户正在分成圈层。比如哔哩哔哩的用户,在微博上并不活跃。私有关系流量、娱乐性流量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对于小米来说,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崭新课题。
经过19个月的漫长等待,万众瞩目的小米5终于在2016年2月24日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发布了。这款手机配备的是5.15英寸1080p屏幕,搭载骁龙820处理器,3000毫安时电池以及索尼1600万像素4轴防抖相机。一如既往,小米市场部为了这次充满“黑科技”的手机发布进行了别出心裁的策划,官方的预热活动也是如火如荼。2016年短视频刚刚开始崛起,小米受到邓超的电影《恶棍天使》用小视频进行预热的启发,也做了预热视频。在视频中,3分钟跳绳1096次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岑小林,表演了一段令人叹为观止的飞速跳绳,最后视频以字幕“快得有点狠”作为结尾,似乎表示小米手机5有着不错的性能和体验。
小米国际副总裁雨果·巴拉很快对这则视频中的跳绳发起了挑战。在一段新录制的视频中,雨果·巴拉尝试快速跳绳不成,气急败坏地扔掉了绳子,看上去十分搞笑。视频最后出现了“Insanely fast,and more”(疯狂地快,但不只如此)的主题,与“快得有点狠”不谋而合,可以看作是小米手机5预热视频的“国际版本”。配合这个视频的发布,媒体上充斥着“雨果·巴拉秒变逗逼”的新闻,也让人们对这款迟来的产品更加期待。
可以说,在市场营销方面,小米的创意一直是非常领先的,网友们看完这些视频后纷纷评论道:小视频展示的还是绝对的小米特色——有趣,好玩,接地气。
尽管发布会一如既往的成功,但是小米手机5还是自2016年3月1日起遭遇了产能不足的问题,缺货问题一直持续到4月的“米粉节”也未能得到缓解。一些网友说,米粉节期间,小米官网并没有放出更多的小米手机5,抢购情况和之前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