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皮蓬(第1 / 3页)
在塞勒斯身上发生的事,对克劳斯是个警示。克劳斯意识到,一旦乔丹不喜欢某名队友,就会在训练中一直挑战他,那种苛刻的程度,很少有人受得了。有时候教练们看不过去了,问乔丹:你是不是对队友太狠了点?乔丹就会说:如果他们连训练当中的压力都承受不了,如何能扛住季后赛的压力呢?有一年季前训练营,老助教约翰尼·巴赫提醒乔丹,你正在摧毁某个队友的自信,乔丹冷冷地回答:"我得让自己做好准备呀,约翰尼。"
1987年选秀,克劳斯完成了他NBA总经理生涯的代表作,为公牛引进了两名优质的年轻前锋,一个是来自中阿肯色大学的斯科蒂·皮蓬(Scottie Pippen),另一个是来自克莱姆森大学的霍勒斯·格兰特(Horace Grant)。这次选秀,为后来公牛赢得队史首个总冠军并构筑一代王朝,打下了坚实基础。
斯科蒂·皮蓬出生于1965年9月25日,是家里12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他从小生活在阿肯色州的汉堡,那是个小镇。上高中的时候,皮蓬篮球打得不错,司职组织后卫,视野开阔,但是个子不高,只有6英尺1英寸(1.85米),而且骨瘦如柴,速度不快。他没有显示出过人的运动天赋,所以附近几所大学都无意招募他,有些大学的助理教练过来看过他,却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最终,因为皮蓬是个好孩子,他的高中教练唐纳德·韦恩(Donald Wayne)给自己的大学教练唐·戴尔(Don Dyer)打了个电话,请戴尔给小皮蓬一个机会。戴尔此时正在中阿肯色大学执教。韦恩跟戴尔说,他觉得皮蓬就算不是特别棒的篮球运动员,至少也是个好人,他认为像这样勤奋努力的好孩子,都应该得到一个上大学的机会。戴尔很喜欢韦恩,所以他决定听韦恩的,给皮蓬一个机会。戴尔并不指望皮蓬成为一名优秀的球员,他只当自己做了件善事。戴尔手中已经没有运动奖学金名额了,皮蓬刚到中阿肯色大学时,只是在篮球队当器械管理员,不过没多久,队里有球员退学,皮蓬就顶替了他的位置,拿了他的奖学金。
戴尔记得皮蓬一开始体重只有140磅(约64公斤),他的助手阿奇·琼斯(Arch Jones)则说可能才130磅(59公斤),但瘦弱的皮蓬展现出了一些天赋。大一那年,皮蓬的上场时间越来越多,最后甚至打上了先发。更重要的是,他开始长个儿了----大二,他长到6英尺3英寸(1.91米);大三,6英尺6英寸(1.98米);到大四,差不多有6英尺7英寸(2.01米)。与此同时,身体也壮实起来,体重增加到195磅(88.5公斤)。忽然之间,皮蓬的实力全方位提升,成为戴尔手下最好的球员。戴尔用他打三个位置,两个后卫外加小前锋,这对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很有帮助。
1985年刚上任时,克劳斯觉得芝加哥公牛就是个悲剧。队里有些球员是好孩子,但天赋不足,另外一些球员,则在性格和生活习惯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最初那套阵容当中,竟有五人后来接受了戒毒治疗。奥兰多·伍尔里奇是公牛那时的典型代表,他有很好的天赋,身体壮实,肌肉如同石头雕刻出来的一般,可大家都觉得他打球不强硬,乔丹有时会在训练中急得冲他发火:"如果我有你的身体,别人早飞出几米开外了。"
克劳斯毫不留情地把那些他看不上的球员一一清除出队,换取各种选秀权,以便在后面大展拳脚。慢慢地,以乔丹为核心,克劳斯打造出一套全新的阵容,一支全新的球队。
第一块真正的拼图是前锋查尔斯·奥克利。1985年春天,克劳斯在弗吉尼亚联合大学见到奥克利,看他有身体、有力量又肯玩命,十分中意。为确保得到奥克利,克劳斯在那年选秀大会上跟骑士队做了笔交易,把后卫恩尼斯·沃特利(Ennis Whatley)和一个二轮选秀权送给对方,然后,骑士在首轮第9位替公牛选中奥克利,公牛则在第11位替骑士拿下基思·李(Keith Lee)。克劳斯对奥克利的所有期待,后来都变成了现实,更美妙的是,乔丹喜欢奥克利。从1986年开始,乔丹就用怀疑甚至敌对的眼光看待公牛管理层,但克劳斯选进来的奥克利,乔丹却百分百认可。奥克利不仅成为乔丹球场上的保镖,而且成为乔丹在队里的至交。
克劳斯还想在乔丹身旁配备一两个纯射手。1985年10月初,他先从菲尼克斯太阳队弄来了白人后卫凯尔·梅西。1985----1986赛季,梅西为公牛队场均出战近30分钟,他的缺陷,特别是防守能力的不足,充分暴露出来,于是1986年9月,克劳斯又把梅西送走了。好在还有候补计划。1985年10月底,克劳斯还从圣安东尼奥马刺队弄来了约翰·帕克森。约翰·帕克森是开拓者队明星后卫吉姆·帕克森的弟弟,克劳斯早就想要他。当时,也有其他球队给帕克森开出合同,公牛签下梅西之后,帕克森以为他们对自己不再感兴趣,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克劳斯给他开出了一份三年保障性合同,帕克森愉快地接受了。
在乔丹身边打球,对帕克森而言很有吸引力,因为他一定能得到许多空位投篮机会。克劳斯告诉帕克森,他想在芝加哥构建一支以投射为重的球队,人人都必须能投,球必须快速转移。帕克森喜欢这个主意,他知道自己适合这样的比赛。
刚上大学那会儿,皮蓬写过一篇文章,说自己从小就想在NBA打球,当时看来,这是不切实际的梦想。等到上大三的时候,他的两位教练却觉得,皮蓬的运动能力已经够得上NBA水准,都鼓励他:只要继续努力,打NBA是可以实现的。不过,由于中阿肯色大学所在的运动联盟相对弱小,皮蓬没和高水平的对手较量过,所以戴尔和阿奇·琼斯也拿不准皮蓬的水平究竟到了哪个层次。
两位教练开始积极向外推荐皮蓬。戴尔认识在马刺管理层工作的鲍勃·巴斯(Bob Bass),他跟巴斯联系过,还给达拉斯小牛队写过信,但都没有得到回应。与此同时,琼斯有一天贸然拿起电话,给NBA球探主管马蒂·布雷克(Marty Blake)打了过去,琼斯说:"马蒂,你不认识我,也不知道我所在的联盟,但我这儿有个孩子,是个非常好的球员,我觉得他能打NBA。"布雷克听琼斯详细描述了皮蓬的情况,非常感兴趣,答应派个球探过去看看。自此,皮蓬进入了NBA的视野。
克劳斯头一次听说皮蓬,就是从马蒂·布雷克那儿。布雷克给克劳斯打电话,告诉他阿肯色有一场比赛,皮蓬会参加,可能还有其他球探在场,他应该多加留意,因为皮蓬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运动员。布雷克跟克劳斯特别提到了两点,一是皮蓬的爆发力,二是皮蓬奇长的手臂。于是,克劳斯把比利·麦金尼(Billy McKinney)派了过去。不过那时候,麦金尼刚开始干球探这一行,没看过太多二级联盟的比赛,不懂得如何准确判断自己之所见。第二天,克劳斯问麦金尼:你觉得皮蓬怎么样?麦金尼说:我不是很清楚。克劳斯觉得奇怪:你说不清楚是个什么意思?麦金尼说:皮蓬是个不错的运动员,手臂真的很长,但技术水平相当差。
相比帕克森,梅西或许是更好的投手,但他身体不够壮,在NBA的强度之下很难自己创造投篮机会。1985----1986赛季,梅西的上场时间比帕克森多,得分也比帕克森高,但很明显,帕克森是更好更全面的运动员,更重要的是,乔丹也更喜欢帕克森。
和乔丹相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赢得他的尊重,帕克森上大学时就做到了这点。有一次,帕克森和乔丹一同入选某支大学明星队,去欧洲打巡回赛。在南斯拉夫的一场比赛里,帕克森命中压哨绝杀,为球队赢得胜利。乔丹似乎一直记得那球,所以他对待帕克森,从来不像对待大部分队友那般严苛。1986----1987赛季,梅西走了,帕克森的上场时间多了,人们更觉出帕克森的好来。他非常清楚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始终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活塞队主教练查克·戴利(Chuck Daly)曾这样评价帕克森:"他永远都和迈克尔保持着联系,就好像拴在一个12英尺的绳圈里,随时接球,随时做好干掉你的准备。"
引进奥克利和帕克森,克劳斯都干得漂亮,但1986年选秀,乔丹对克劳斯十分不满。公牛当时拥有第9号选秀权,乔丹和公牛教练组都想要杜克大学的后卫约翰尼·道金斯(Johnny Dawkins),克劳斯却执意挑选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前锋布拉德·塞勒斯(Brad Sellers)。塞勒斯身高7英尺(2.13米),体重却只有220磅(100公斤),射程远,不喜欢篮下对抗,像个小前锋而非禁区大个儿。乔丹老早就认定塞勒斯打球太软,而公牛急需内线力量,但克劳斯是做决定的人,他一意孤行。
乔丹和经纪人法尔克(他也代理了道金斯)发现,克劳斯有个弱点:选秀的时候,有些球员明显是最好的选择,克劳斯偏不乐意,因为这些球员打出名堂,别人也不会觉得是他克劳斯眼光好;克劳斯爱冒险,爱做奇怪的选择,这样挑来的球员,一旦打出水平,他作为伯乐就会得到广泛认可。
选完塞勒斯,克劳斯还犯了个错,他在球员和教练面前拼命吹嘘塞勒斯有多好,将来能成为一个多么出色的球员,这引起乔丹的反感。后来在训练中,乔丹对塞勒斯无比残酷,塞勒斯最终没能达到克劳斯的预期,乔丹便老拿克劳斯当初的吹嘘来讥讽克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