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美梦(五)(第2 / 2页)
后来奥运会结束,梦之队共有五人场均得分上双,另有三人场均过9分。全队没人场均篮板超过5.3个,但谁都抢到了一些。唯一惊人的数据是皮蓬的助攻,八场球一共送出47次,而他甚至根本不是传统的组织后卫。抢断快攻是梦之队拉开比分的法宝,乔丹一共抢断37次,皮蓬抢断23次,巴克利居然也有21次抢断。
事实上,这支队伍里,没有谁在意奥运比赛的技术统计。数据不重要,因为比赛感觉很对。他们自己的数据不重要,对手的数据也不重要。对梦之队的球员来说,衡量自己唯一的方式,就是跟队友比,看队友在做些什么,看队友是如何比赛的,看队友是如何跟其他人合作的。
从乔丹和皮蓬身上,马龙学到了什么叫注意力高度集中。马龙说:"当那两个家伙锁定他们的对手时,就超然物外了。他们看库科奇录像那次,你在迈克尔和斯科蒂面前晃上一千遍,他们连睫毛都不会眨一下。"
从马龙身上,皮蓬学到了什么叫身体做好准备。皮蓬说:"赛季期间,你看得到卡尔的体格,但直到你跟他待在一起,才会意识到那根本不是偶然。在梦之队期间,我开始和卡尔一块儿练,那真的推动了我。"
从斯托克顿身上,乔丹学到了协作的价值。乔丹说:"卡尔·马龙是一个伟大的球员,但没有约翰·斯托克顿,他打不了球。卡尔是右手,约翰就是左手,这就是他的重要性,这就是有些队友对其他人的重要性。"
克罗地亚有球员后来承认,他们的原定目标是将分差控制在25分以内。他们没做到,梦之队最终以103比70赢了33分。库科奇11投仅2中,失误7次,皮蓬赛后说:"托尼·库科奇可能是个好球员,但现在,他还好没进NBA。"
库科奇多年以后也说:"那天晚上,我打了场糟糕的比赛......好吧,我们应该说,是一场非常差劲的比赛。"但他发誓,他当时根本没觉得梦之队的防守有何非同寻常:"我以为他们防所有人都这样。"
皮蓬和乔丹这样虐他,对库科奇也并非全无好处。"我会把这当成一种赞赏,"库科奇说,"或者,至少对我进联盟有帮助。我一开始,就遇到了最艰苦的。"
梦之队球员,还有他们周边的工作人员,一直清楚地记得那场比赛,甚至将其命名为"库科奇战"。尤因多年后回忆说:"他们咬库科奇咬得非常凶,那是我见过迈克尔和斯科蒂打出的最好的防守。直到现在都是。而他们其实有过很多很好的防守。"巴克利则感慨:"伙计,他们对库科奇所做的......真是吓人。同时,也很好看。"
奥运会前两场球,美国人一共赢了101分。之后,梦之队的比赛开始变得千篇一律,总是打个六七分钟,胜负就再无悬念,球员、教练、媒体、球迷都渐渐麻木。于是,每一场梦之队的大胜过后,总需要有一个亮点冒出来,好让记者们写成比赛故事。
从乔丹、魔术师、伯德身上,大卫·罗宾逊学到了如何当领袖。大卫·罗宾逊说:"我去巴塞罗那的时候,马刺还不是一支冠军球队,所以我想学的就是,要成为一个领袖,要提升你的球队,你需要做些什么?我带着这样的使命和焦点回到圣安东尼奥。当然,在身体上、心理上,我个人都付出了努力,但那些家伙让我懂得,你必须从你身边每个人那里获取同样的东西,你必须要求你的队友优秀,否则你就赢不了冠军。"
而对穆林而言,梦之队的经历不仅影响了他的篮球生涯,而且改变了他的人生。"我到多年以后才意识到这点,梦之队对我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改造,"他说,"从我以前的状态(酗酒),到入选那支队伍......啊,真的帮了我,超越篮球。"
穆林记得有个休赛日的下午,他和伯德去练球,两位神射手比起了投篮。"我跟拉里赌100美金一球,"穆林回忆说,"赌注累积到差不多1000美元,我领先相当多,我百发百中。我记得当时瞟了一眼,大卫·罗宾逊已经停下来不练,就看着我们。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是我开始松懈,可能是我心里开始琢磨,'天哪,我在踹拉里·伯德的屁股'。可是拉里开始一点一点往回追,一边追一边跟我说,'你知道,我从没输过这种比赛'。终于,他追平了,说了句,'OK,就这样吧'。他把球扔给我,然后走掉了。"
111比68胜德国队,伯德好似返老还童,拿下全场最高的19分。
127比83胜巴西队,巴西篮球传奇人物奥斯卡·施密特(Oscar Schmidt)终于有机会跟自己的偶像交手。数据显示出双方能力的差距:施密特出手25次才得24分,巴克利出手14次就攻下30分。
122比81胜西班牙队,斯托克顿终于伤愈复出,打了6分钟,得4分。
小组赛打完,进入淘汰赛,还是没悬念。
四分之一决赛,115比77胜波多黎各队,穆林的精准投射成为焦点,他拿到21分。此时的梦之队,已达随心所欲、收放自如之境界,德雷克斯勒后来描述说:"就像在跟你弟弟打球,你知道你会干掉他,所以就只是看你想让他尝到多大的痛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