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产品的哭泣声”(第1 / 2页)
果然,随着温度升高,产品就翘曲起来了。我们改变条件,多次试验,但无论怎样改善,产品还是像一个会动的生物一样,蜷曲起来。
京瓷的产品大多是电子领域使用的小型零部件,要寻找产品的问题很不容易。
看着看着,我都快沉不住气了,突然产生一种冲动,就想将手通过观察孔伸进去,从上面将产品压住。
一般陶瓷的烧制温度在1200度左右,而新型陶瓷要在1600度的高温中烧结。当温度达到1600度时,火焰的颜色不是红色的,在观察它的一瞬间,它会呈现一种刺眼的白光。
制造新型陶瓷产品的过程是,首先要将原料粉末固定成型,然后放进高温炉内烧结。
将成型的产品放进这样的高温炉中烧结时,产品会一点一点地收缩。收缩率高的,尺寸会缩小两成。而这种收缩在各个方向上并不均衡,若误差稍有不等即成为不合格产品。
让我来讲这样一个故事。
另外,板状新型陶瓷制品烧结时,最初不是这边翘起来,就是那边弯下去,烧出来的产品就像干鱿鱼一样。对于新型陶瓷为什么会弯曲的问题,已有的研究文献上都没有记载。我们只有自己做出各种假设,然后反复试验。
当你把一个个产品完全当作自己的孩子,满怀爱意,细心观察时,必然就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弄清了一点,那就是原料放进模具加压后,因为上面和下面施压的方式不同,原料粉末的密度也不同。反复试验的结果发现,密度低的下部收缩率大,因而发生翘曲。然而,虽然弄清了翘曲产生的机理,但要做到上下密度均匀却仍然很难。
如果找到了不合格的产品,就是听到了产品的“哭泣声”,我就会想,“这孩子什么地方疼痛才哭泣呢?它哪里受伤了呢?”
这时,为了观察产品究竟是怎样翘曲的,我们就在炉子后面开了一个小孔,通过这个小孔观察炉内的状况,观察在什么温度下产品会弯曲、如何弯曲、它还有什么别的变化等。
那时候,就像医生总带着听诊器进诊疗室一样,我去生产现场时总是带着放大镜。我的放大镜由多枚透镜组成,用一枚镜片可以放大5倍,用两枚就可以放大10倍。我经常用这种放大镜对烧制成的产品逐个进行细致认真的检查。只要有一个小小的缺陷,就是不合格的产品。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等同于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