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 / 12页)
【二】
杨晓波在寒风中等了半个多小时,才赶上一位老大娘从楼里开门出来。他刚想进去,却被老人家拽住胳膊,警惕地说:“我说小伙子,你找谁啊?怎么没有门卡?”
杨晓波急着上楼,但眼见老人家不肯轻易放过自己,只好向她招供:“大娘,我女朋友住在1607。我们俩吵架了,她想分手,又不接电话,我只好来找她。”
老太太一听乐了:“巧了,我就住她隔壁。这姑娘多漂亮啊!我要是你,就马上娶她!真不明白你们现在这些年轻人都在想什么,不愁吃、不愁穿的,还天天吵架。”
赵琦不高兴地说:“岳总,你还不明白吗,这是曹总的意思!她有这话,咱就得赶紧落实呀!”
“曹总并没向我提起这件事。再说,现在P2P更难做,成批地倒掉。咱们没有成熟团队和客户基础,没必要凑这个热闹。”岳亦山最烦这种一边在领导面前察言观色,一边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做法。
老兰插话道:“金牛家园不就是搞互联网金融的吗,找他们学学不就行了?鑫城财富也搞过P2P,也可以找找那批人呀。”
岳亦山连连摇头:“金牛家园是一个非标理财投资平台,正在向智能投顾的方向转型,传统P2P业务比例已经不到10%了。至于我们以前搞的P2P规模就不值一提了,而且违规也很严重。”
“岳总,照你这么说,咱们什么都别做,就靠你一个人找项目、找资金,就行了,是不?还指望你的经验发挥作用,结果你光说过去搞出什么风险,那有什么用!请你不要总把鑫城财富的失败套在成明资本头上!”赵琦不满地说。
岳亦山心头顿时涌上无数面孔和往事。他跷起二郎腿,点上一支烟:“兰总、赵总,如果建立融资部门,成明资本就变味了。”
“啥意思?”赵琦追问道。
岳亦山笑道:“那我们就走到鑫城财富的老路上去了。二位,咱们现在做的私募工作基本都属于投行业务,就是帮助项目方设计融资方案,再到市场上找钱,资产和资金都不是自己的,这叫‘两头在外’。如果有了融资部门,我们就变成财富管理公司,或者叫‘影子私募’,性质不一样了。”
老兰瓮声瓮气地说:“‘两头在外’,说穿了自己啥都没有嘛!建立融资部门,至少资金这一头有了,只去找项目就行了呀!”
“不是这个道理啊,兰总。”岳亦山弹弹烟灰,缓缓说道,“首先,咱们招来的募集团队能有多大能量要打个问号。鑫城财富以前的能人太多了,我看那一批人要么进去了,要么转行了,剩下来的不多。现在跑路的私募太多,老百姓都怕了,做募集的确实越来越难干。
“就是!私募基金行业,不就是要不断创新、不断尝试吗!你天天嫌我们保守,结果是谁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老兰在烟雾中咳嗽几声,继续说道,“没团队,可以去市场上挖,也可以找金牛家园借——你们不是他们股东吗,这点儿事还搞不定?没客户,那更是胡说!在成明地产开发的小区里居住的就有2万多户!岳总,平时公司的事都是你说了算,但是重大事项也要考虑一下我们的意见吧!”
岳亦山看他们二人越说越激动,没有急于回应。的确,最近的一系列重大决定都是自己说了算,没给他们决策权。看得出来,他们是带着情绪在谈事,这样下去不利于公司团结。看来还是得掌握一下平衡,不能把事情做太绝啊!
他把烟掐掉,平静地说:“你们说的也有道理。这样吧,P2P的事我和金牛家园联系一下,让他们提供一下人员和技术支持。咱们暂时只针对成明集团的住户和员工开放,算作一种内部福利。至于资产端,也就是平台上的产品,可以考虑把这批客户的借款需求挂上去——毕竟住在你们的物业里,便于掌握真实信用情况。怎么样?”
老兰和赵琦当然举双手同意。
等岳亦山一出门,两个人握握手,相视一笑:扳回一局!
“其次呢,募集团队和咱们的文化基因不一样。他们就像打了鸡血,天天一门心思就是出单、拿佣金,有的时候对客户连蒙带骗毫无底线。这帮人忠诚度又低,流动性大,骗到佣金一拍屁股走人,后面一地鸡毛都要咱们收摊。
“这也会引发另一个严重问题,也是鑫城财富当初的惨痛教训,就是资金流动性管理难题。募集团队每时每刻都要努力出单,可是咱们公司还小,项目不是随时都有,钱来了往哪儿放,做高利贷吗?鑫城财富募集能力最强的时候,日均募集规模达到过2000万元,可是依然倒在资金使用不当上。
“说白了,天天都来钱这种事,咱们还真玩不转。这种期限错配也就银行能搞定:他们盘子大,又有政府信用背书或金融牌照保护,每天随便你我他存取款,没事儿!即使这样,银监会不是也要求他们的理财资金必须与投资项目一一对应吗?连他们都害怕流动性危机,咱们难道不更应该谨慎吗?”
老兰和赵琦被岳亦山的这番评论批驳得哑口无言。在对私募基金的理解上,他们还只是入门级选手,完全无法与岳亦山相提并论,这个议题也只好作罢。不过这并不算完,老兰对赵琦使个眼色,后者随即说道:“那好吧,募集团队的事就先放放。还有一个事:曹总最近说她身边几个老板都在搞P2P,问问咱们有没有啥想法。我看咱们完全可以搞一个试试!”
岳亦山立即表示反对:“这个更不可能了,现在咱们连一个相关人才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