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 / 12页)
“我咋就不能?”钱晋京也来了气,不过转眼又换上那副招牌般笑眯眯的表情,“段总,成明资本是你介绍来的,我可是在给你面子啊。”
段敏马上撇清:“我跟他们可不是一伙儿的!他们想做业务,又说得一套一套的,我就是顺水推舟而已!”
钱晋京笑道:“这我知道。其实你还没懂,我倒想看看成明资本有多大本事,和陆连冰那个滑头能谈成啥样。”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杨晓波约了付玲美几次都没能见到面,得到的答复都是一个:正在协调资金方。直到岳亦山亲自打了一个电话,她才同意带他们去见一家银行。可是这次会面彻头彻尾地失败了——银行的经理事先并不完全了解交易条款,杨晓波刚说完钱晋京的要求,对方就炸锅了:“开什么玩笑?一个中小板的公司还想打6折质押股票?再说,利率8%以下免谈!”
岳亦山一听,突然收起笑容拉下脸来:“段总,这话就不对了。咱们再说得明白点儿吧,我仔细研究过你们的财务报表,感觉你们多多少少藏了些利润没有公布,二位不用急着否认,很多业绩好的上市公司都这么干——丰年存粮等到荒年再拿出来,可以起到平滑业绩曲线的作用,而且你们又不想让美新资本临走前白白分走那么多利润,所以这么做无可厚非。但是接盘者如果抱着炒股的心态,肯定会利用二股东地位逼迫你们释放利好以便炒高股价,方便他们获利退出。这样势必会导致股价大幅波动,而且会打乱你们正常的利润调配节奏。”
听到这里,段敏的脸色有点儿发白,舔舔嘴唇没有接话。钱晋京眯缝着眼瞅着岳亦山,也没有吭声。
岳亦山顿了顿,继续说下去:“贵司市值不算大,钱总的控股比例又不算很高,如果接盘人是个竞争对手或者是另外一只心怀不轨的股权投资基金,完全有可能趁这个机会发起恶意收购,夺取第一大股东地位。人家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一旦控股,完全可以血洗管理层,把创始团队踢出局。这种事在这两年的A股市场上屡见不鲜!你们愿意冒这个风险吗?”
岳亦山的话掷地有声,让屋子里的几个人都陷入了思考。
段敏再开口时虽然依旧不肯服输,却已经不那么盛气凌人:“岳总,你们介绍的接盘者就一定会是善意的吗?”
“我们早就谈过,根本谈不拢。为什么你们一去他们就松口了?”钱晋京问道。
“也许他们找到了新的资金渠道吧,也可能是为了出业绩拼一把。”杨晓波一边回答一边想着付玲美说话的样子。
岳亦山接着说道:“最熟悉贵司的金融机构认为可以做,也给了我们很大信心。接下来我们会与他们一起对接资金方,争取尽快做成这一单。不过,美新资本投资你们的这期基金还有不到三个月就要清盘了,据我们所知他们还没敲定下家,而我们CIO辛总已经找到一家兴趣浓厚的接盘者。时间紧迫,能否让我们与美新资本开始对接呢?”
“想都不要想!”段敏驳斥道,“券商只是那么一说,能不能落实还不知道。”
岳亦山摊开双手:“那可是你们的上市保荐人,中国排名前十的A级券商。他们的话都不可信,那还能信谁呢?”
这时,钱晋京突然插话了:“行了,段总,别再为难他们了。我看人家是真心帮我们的!这样吧,岳总,我这就联系美新资本负责人陆连冰,你们去谈吧。”
岳亦山的脸上重新露出了微笑:“谢谢您的信任!”
送走客人,段敏有点儿气急败坏似的埋怨道:“钱总,我看这帮家伙油嘴滑舌的,你偏偏就信了。我一会儿给国兴的老徐打个电话问问这是怎么回事。”
钱晋京倒是显得很大度:“我看不用。这个岳总挺有能耐的。不管股票质押能不能做成,都让他们去找接盘者好了。”
“什么?你不能就这么轻易给他们机会!”段敏叫道。
“那又怎么样?他们有书面承诺吗?他们说具体哪家银行可以做了吗?没有的话,就是空头支票!”段敏咄咄逼人。
杨晓波一听顿时脸上发红,刚想为自己和付玲美辩解,却听到岳亦山迅速回应道:“段总,您别急,我们只是在为尽快推进工作着想。如果美新资本为了赶时间而草率处理手中的股权,恐怕最大的受害者还是你们。”
“别搞笑了,岳总。美新资本持股14.6%,市值接近15亿。这么大的量,他们想卖也不可能在两个多月里减持完。”段敏冷笑道。
“二级市场肯定卖不掉。我的意思是,如果他们找了一家对你们并不友善的接盘者,比如想短期炒股获利的,甚至你们的竞争对手,那可就麻烦了。”岳亦山回说。
“那可不行。”钱晋京表现得有些焦虑,可是刚一开口又被段敏打断:“那又怎么样?钱总是大股东,我手里也有股份,创始团队也是我们一手组建的,谁进来都休想闹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