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4 / 13页)
陆连冰最后的回答仍然是外交官式的:“好,希望我们双方能消除在价格上的分歧,合作共赢。感谢各位的出席,咱们再会!”
三
老兰用手机和座机拨打了几次蒋家祥的电话,对方先是直接挂断,然后不接,最后竟然关机。
谈到关键之处,陆连冰笑容不改:“虽然持有的股份体量很大,这只基金清算日也已临近,但是我们依然认为转让价格将会在一个较高水平。这一价格将与公司成长性挂钩,而不是刻板地以现有股价作为参考系。”
“您希望在现有股价上溢价?这可不符合最近市场上的股权交易状况。”一直一言未发的姜总一针见血地指出。
“就像贵基金一样,我们也认为目前的股价是被低估的。”陆连冰答道。
姜总想了想,说:“陆总,我们认可乾赋科技的价值,但不是说它的发展铁定会一帆风顺。很多竞争对手对它虎视眈眈,钴矿价格还在疯涨。乾赋科技的资金链也一直比较紧张,这都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陈总接过话头:“而且这么大体量的股权转让一般都会在价格上有所折让,特别是减持新规出台后,交易双方未来减持套现的难度都大大增加了。这个时候再谈溢价,恐怕不太现实。”
“我们是新基金,定得比较高,达到10%——只有当LP的年化收益超过这一水平,管理团队才会分享carry。”
“如果你们接手我们的股权,是否有信心达到10%的IRR?”
“当然有。”
“如何测算的?”
“不好意思,具体测算方式及结果属于我们投资研究机密,但是我可以分享投资逻辑。乾赋科技的股价今年表现不佳,截至昨天收盘,P/E只有18倍,远低于动力电池行业的整体水平。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及产业升级换代,我们预计乾赋科技盈利水平会持续提升,未来三年每年盈利以25%~45%的速度递增,三年后股价将有可能翻番。所以我们为美新资本感到一点点可惜!”
“各位,这就要看投资人的眼光了。不瞒你们说,我手里已经有这样水平的报价——而且不止一家。”陆连冰显得气定神闲。
陈总与姜总听罢低头耳语几句,陈总再开口时变得不再客气:“陆总,我们团队已经私下打听过,圈内似乎还没有主流机构与你们达成任何意向性协议。我们希望大家坦诚沟通,没有必要在谈判策略上兜圈圈。以我们的经验,直来直往是最高效的方式。”
陆连冰只是“哈哈”一笑:“那说明我们的潜在交易对手保密工作做得不错啊!我建议你们调整一下对IRR的测算,重新做个估值分析。陈总,既然说到坦诚,我倒是可以多说一句,中国很多传统民营企业家都愿意在财务报表上玩魔术。等你们真正成为乾赋科技的股东,说不定会在账外找到不少彩蛋,并显著增加你们的实际收益——我只能帮到这里喽!”
三位访客一怔,没有想到一向严谨的“陆百发”会揭钱晋京的老底。他这样做肯定是为了促成交易,同时也是在暗暗给钱晋京下绊儿。反正美新资本即将走人,肯定拿不到账外的钱,那你钱老板面对下家时也别想好过!
陈总又对姜总耳语几句,后者总结道:“陆总,咱们都是专业机构,不可能把这些东西作为测算依据。我们很有诚意接下贵基金手里的股权,但是价格确实不能太离谱。如果您坚持溢价,我们只能找机会下次再合作了。”
“这个没有办法,谁让我们这只基金到期了呢。”
“我们的基金存续期还有五年,从进到退,会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对了,你们对投资这个项目的IRR有什么预期呢?”
“这就属于我们的机密了。抱歉,无可奉告。我们当然希望退出价格越高越好,但是也会兼顾大股东的意见。”
“钱老板那头不用担心,我们是‘友军’,不会给他添乱。我看,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价格了。”
陆连冰与陈总一问一答,看似和平友善,实则暗藏试探和质疑,是一场高强度的专业对抗。辛莹聚精会神地听着,努力跟上他们的节奏,分析他们话里话外的各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