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互联网大败局 > 第七章 巨头惨败:即使是一头大象也不能乱舞

第七章 巨头惨败:即使是一头大象也不能乱舞(第2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据飞信前员工透露,与飞信这个软件有利益纠葛的机构、公司多达36个。其中,既有像中国移动集团这样的大型央企,也有像神州泰岳这样的上市公司,还包括中国移动各省的分公司以及之前进行飞信运营的机构。这些机构或者公司,在飞信的研发、维护、支撑、服务等环节都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但是因为官僚习气太重,所以权利、责任与利益分配并不对等。比如某些对飞信提供支撑的中国移动部门,由于属于央企机构,因此并不直接享有飞信的业务提成。这导致中国移动内部出现了很多消极怠工的现象。

互联网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一个小公司可能一夜之间就会成长为世界级的巨型企业,而一个世界级企业在这个地方也不再是无所不能。因此,互联网提供给企业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只有放低身段,全心投入,才有可能取得胜利——不论你是小公司还是互联网巨头。

在应对移动QQ时,虽然当时移动QQ与MSN联合占据了80%的即时通讯市场,但是如果飞信认真对待,积极对抗,凭借自身的优势,是完全可以击败对手的。但是,就是这种占据优势的对垒,导致飞信四五年都没有任何起色,最后被对方抓住机遇,推出了微信这个杀手锏。

阿里巴巴收购中国雅虎以后,将中国雅虎以前很多重要的广告位全都换成了淘宝网的宣传,使得中国雅虎的用户体验大大降低。在当时,淘宝网、易趣网正处在交战的关键时刻。而淘宝网为了加大自己的胜算,不惜终止了中国雅虎的大量商业广告业务,换成淘宝的宣传,而且还增加了很多广告窗口。在中国雅虎的运营显示出颓势的时候,阿里巴巴还将其旗下的很多竞争力强劲的业务以及相关人员转移到了淘宝网。

飞信这个即时通讯软件,虽然在出现之初,既卡在了正确的时刻,又有着深厚的背景,但是却因为它对市场的反应不够灵敏,从而一次又一次地错失了机会。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中国雅虎更像是一个跳板,它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让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阿里巴巴这种不断将坏的东西塞进中国雅虎,而后将中国雅虎成功的东西分离出来的策略,也必然导致中国雅虎的灭亡。

<b>(4)市场反应不够灵敏</b>

雅虎公司就是通过大量的初期投入,使得雅虎网站的访问量呈几何模式增长的。到1999年的时候,雅虎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了390亿美元,而杨致远的账面财富则达到了75亿美元。与此同时,雅虎公司将市场逐渐推向了全世界。1999年9月,中文版的雅虎网正式开通。与雅虎公司的英文网站一样,雅虎网也是以门户网站为主要经营业务,并且在中国逐渐占据了大量市场。当时的门户网站市场还不像后来那样被几大门户网站瓜分,因此,雅虎这个带着外国基因的舶来品,在中国受到了很多用户的欢迎。

中国雅虎的靠山阿里巴巴虽然是中国互联网巨头,但它的竞争对手百度公司、网易公司、搜狐公司也同样不弱。可以说,中国雅虎面对的是一场不对等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存在两个不对等的因素。

可以说,在1996年年末的时候,雅虎公司就已经奠定了它在门户网站的领导地位。而在1997年,虽然全年雅虎公司营收总额达到6700万元,但因为公司尚在拓展时期,因此亏损了2300万元。没能赚到钱虽然是个遗憾,但当时投资商都知道雅虎的潜力强大,于是将它的估值提升到了28亿美元。

一方面,对于阿里巴巴以及中国雅虎的高层领导来说,雅虎公司只是一个营运机构,即便倒闭了,也不会受到根本影响;但是对于百度、网易等对手来说,这些业务就是他们的“生命”,一旦失败,整个公司都可能垮掉。因此,从失败的后果来说,百度、网易等,更具有忧患意识,更能激发自己的潜力。

1994年,杨致远和费罗在美国创立了雅虎互联网导航指南,这是现代互联网门户网站的雏形。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杨致远与费罗不仅在门户网站的数据库上有了一定基础,而且在如何运营公司上,也有了一些想法。于是在1995年,他们两人正式注册成立了雅虎公司。1996年,雅虎公司在华尔街上市,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于是杨致远与费罗在门户网站的市场上进行大举拓展。在第一季度拓展结束时,雅虎就以成倍的访问量优势,完败其余对手;在第二季度结束时,雅虎网站每天有200万以上的互联网用户造访,而每天的累积访问次数更是达到了1400万次。

<b>(5)多方运营</b>

对于一个需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互联网产品,其背后的消极怠工、勾心斗角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

雅虎总公司在与阿里巴巴进行交易之后,虽然不再管理中国雅虎的具体运营,但还是承担着中国雅虎的技术支持。因此,中国雅虎当时所面临的情况就是,在操作运营的大方向上要听阿里巴巴的,而具体该如何做,可以使用哪些技术手段,却还是要听雅虎总公司的。这就必然会造成多方运营的问题。况且多方运营必然会影响决策效率,还会影响决策力度。

正是因为飞信的相关机构、公司之间的消极怠工,拖后腿,甚至刻意拉倒车,所以在飞信从2007年推出开始,到2013年被中国移动公司分拆,整整5年多时间,仅进行了14次版本更新。

也就是说,阿里巴巴发现问题之后,必须派专人去美国公司寻求技术支持,然后才能进入处理阶段。而且,那些美国的技术人员又不能第一时间理解运营问题,因此必然会导致决策延误。此外,中国运营人员与美国技术人员能够合作处理的问题十分有限,这完全比不上中国人学会技术之后自己处理。所以说,多方运营也是造成中国雅虎失败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百度、网易都是与阿里巴巴同量级的互联网公司。所以这种战斗,对于以阿里巴巴为靠山的中国雅虎来说,就如同一个孩子与对方的家长直接进行“战斗”,而且对方家长一旦输了,对对方还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中国雅虎与百度、网易等在资金各方面也存在差距。

3.中国雅虎的覆灭

此外,据相关人士透漏,当初阿里巴巴是出于对效益的考虑,才关闭了中国雅虎的NCP业务和相册业务的。这个“抽血”式的举措,无疑是中国雅虎走向覆灭的根源。

中国移动公司飞信的失败告诉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公司必须要有足够敏感的市场嗅觉,灵敏的应对机制,积极创新的热情,才能够长久生存下去。

<b>(4)拿好的,塞坏的</b>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