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后疫情时代 > 第八章 行业重构

第八章 行业重构(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在疫情的各个阶段,尤其是采取封禁措施期间,电力行业可谓劳苦功高,帮助世界大多数地区维持了数字化运行,支持各地医院继续运转,并确保各基础性行业能够正常运转。尽管网络威胁和需求方式变化带来了巨大挑战,但电力行业仍然维持正常供应,展示了对危机冲击的抵御能力。展望未来,电力行业必须应对挑战,加快推动能源转型。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比如可再生能源设施、氢气管道和电动车充电网络);另一方面,要推动产业集群再建设(比如为了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实现能源的电气化)。这两方面措施齐头并进,才能(通过创造就业和促进经济活动的形式)推动经济复苏,同时提升整个能源行业的韧性,促进清洁能源的生产。

新冠疫情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内容、消费方式以及彼此互动交流的方式。因此,不同行业后续的重构措施将依据经济交易性质的不同,而呈现根本性的差异。对于消费交易依赖社交或者需要现场进行的行业,后疫情时代的前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会特别艰难。而对于消费交易可以保持一定空间距离甚至通过虚拟形式就能完成的行业,情况就会好得多。现代经济中,许多消费需要通过社交互动才能完成,比如旅游和度假、酒吧和餐厅、体育赛事和零售、电影院和剧场、音乐会和节庆活动、会展和会议、博物馆和图书馆,以及教育等,这些带有社交性质的消费行为在经济活动和就业中占据很大比例(在美国,服务业贡献了80%的工作岗位,其中大多数具有“社交”性质)。它们往往无法在虚拟世界中完成,或者即使可以完成,形式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比如在线举行的现场管弦乐音乐会)。以社会交往为核心的行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其中包括对整个经济和就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多个行业,如旅游和出行、休闲、体育、娱乐等。未来数月甚至数年,这些行业将只能维持部分运营,因为它们会受到双重打击:一是出于对病毒的担忧会限制消费;二是为了消除这种担忧,监管部门会实施新的监管措施,确保消费者之间保持空间距离。社会公众会持续要求保持社交隔离,直至疫苗研发成功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而根据大多数专家的观点,这一点最早也要到2021年第一或第二季度才能实现)。在这种监管干预的阶段,人们外出度假和/或开展商务活动的概率会大幅下降,去餐厅、电影院和剧院的频率也会降低,并且会认为相比去实体店,在线购物更加安全。基于上述根本原因,这些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也将是复苏最慢的行业。酒店、餐厅、航空公司、商店和文化场所尤其要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变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积极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这就要求它们大幅调整营业措施,包括扩大营业空间,定时定点清洁,保护员工以及采用能够减少员工和顾客接触的技术。

*****

疫情对出行、旅游、酒店、娱乐、零售、航空及汽车行业的影响

要实现微观层面的大重构,各行各业的每一家企业都需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工作方式和运营方式。企图重走回头路的企业定将失败,而积极适应、勇于创新和灵活应对的企业终将化危为机。

社会对韧性的共同追求也会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因为体育和健康息息相关。众所周知,体育锻炼能够极大地改善健康,体育被日益视作建设健康社会的低成本工具。因此,政府会鼓励体育实践,认可体育作为促进社会包容和融合的最有效工具之一,能够给社会创造额外价值。一段时间以内,社交隔离可能会限制某些体育活动的开展,但同时也能给蓬勃发展的电子竞技运动注入动力。科技和数字化向来形影不离!

受疫情封禁措施的严重影响,航空公司开始取消或延缓新的飞机订单,并改变选择的特定机型,这样做会严重损害航空业的发展。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主要的民航飞机装配工厂将会降低产能,并对其整条价值链和供应商网络产生一连串影响。从长期来看,如果航空公司在重新评估后改变需求,就需要对民用飞机生产行业进行彻底重新评估。而国防航空航天是个例外,它将成为相对安全的行业。对于民族国家来说,面对形势不定的地缘政治前景,它们必须维持订单和采购,但资金不足的政府将会提出更加优惠的付款条件。

有四大行业一直在艰难应付新冠疫情带来的各项挑战,它们展示了韧性的多元化特征。韧性在银行业是指要为数字化转型做好准备,在保险业是指要为潜在的诉讼案件做好准备,在汽车业是指要为潜在的供应链收缩做好准备,而在电力行业是指要为不可避免的能源转型做好准备。每个行业内部面临的挑战都是一样的,但只有韧性最强、准备最充分的企业才能真正“构建”成功的未来。

机场和航空公司面临同样的挑战:飞行的人越少,使用机场的人就越少,这就会影响世界各大国际机场中各式商店和餐厅的生意。此外,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候机时间会更长,手提行李会受到限制甚至可能会被禁止,还有其他一些社交隔离措施也可能给乘客带来不便,导致机场体验变差,因而抑制人们乘坐航班外出休闲旅行的冲动。多个行业协会警告称,社交隔离措施不仅会将机场容量限制在20%~40%的水平,而且有可能有损整个出行体验,从而成为人们航空出行的障碍。

鉴于经营活动的特点,在经济危机来临时,银行往往处于风暴的中心。在本次新冠疫情中,银行面临双重风险。首先,银行必须要做好准备,防止消费者流动性危机发展成为重大的企业偿付能力危机。在此过程中,银行的韧性将面临严峻考验。其次,银行必须适应新冠疫情对传统银行业务的挑战,积极建立新型韧性,而这要求银行进一步提高适应能力。第一种风险属于“传统”的金融风险,银行可以通过多年的准备加以应对。各银行正在采取强大的资本和流动性缓冲措施,来应对这种风险,抵御潜在的强大冲击。在新冠疫情危机中,当不良贷款的数量开始增加,对银行韧性的考验也就开始了。第二种风险则明显不同。几乎是一夜之间,零售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突然面临一个(通常)意料之外的情况,那就是必须将业务转至线上。由于不可能和同事、客户或交易员见面,银行就必须采取无接触式支付,而监管机构也会督促银行开展线上银行业务和交易,这要求整个银行业必须在转瞬之间转向数字银行业务。数字化转型已经在进行之中,而新冠疫情则迫使所有银行加速完成这一转型。但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也加大了网络安全风险,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整个银行业系统的稳定性。那些已经错过高速数字化列车的落后银行会发现自己难以适应和生存下去。

_社会互动和去致密化

<a id="note1n" href="#note1">[1]</a> Hamilton, Gabrielle, “My Restaurant Was My Life for 20 Years. Does the World Need It Anymore?”,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26 April 2020 update,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23/magazine/closing-prunerestaurant-covid.html.

新冠疫情迫使世界各国采取封禁措施,立刻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影响。这一影响还在持续,并将在未来多年继续存在。随着全球供应链面临重塑,消费者要求变革,政府希望加大干预力度,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技术带来颠覆性影响,企业将被迫持续调整和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本章内容不会详细描述每个行业具体将如何演变,而是采用印象派的手法,勾勒出新冠疫情的一些主要特征和趋势将如何影响具体行业。

<a id="note2n" href="#note2">[2]</a> Taparia, Hans, “The Future of College Is Online, and It’s Cheaper”, The New York Times, 25 May 2020,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5/opinion/online-college-coronavirus.html.

在评估一个行业受到的最终影响时,我们必须考察完整的行业链条,要考虑到严重依赖上游行业或“头部”行业的相邻行业的情况。为此,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完全依赖航空业的三大行业:机场(基础设施和零售)、飞机(航空)和汽车租赁(汽车)。

在保险行业,各类家庭保险和企业保险的客户已经提出了许多和新冠疫情相关的理赔申请,理赔类型涉及企业财产险、营业中断险、旅行险、人寿险、健康险和责任险(如工伤赔偿责任险和雇主责任险)。新冠疫情给保险行业带来了特别的风险,因为保险行业存在和运行的基础是风险分散原则,而政府强行采取的封禁措施干扰了这一原则。基于这一原因,全球成千上万的企业无法成功地申请理赔,它们要么进行数月(甚至数年)的诉讼,要么就等着破产。2020年5月,保险行业相关数据预测,新冠疫情可能会给保险行业带来2000多亿美元的损失,成为保险行业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事件之一,且如果疫情封禁措施超出该预测所考虑的周期,则保险行业的损失还会不断增加。对于保险行业而言,新冠疫情过后面临的挑战在于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保障需求,通过提高系统韧性,应对一系列“不可保的”灾难性风险,包括大流行病、极端天气事件、网络攻击和恐怖主义等。此外,保险行业还需积极应对超低利率环境,同时为预料之中的诉讼案件和史无前例的理赔与损失做好准备。

此外,一些大型企业会和小型企业一样陷入两难境地。特别是航空公司,将会面临类似的限制:消费需求下降和社交隔离措施。持续三个月的封禁措施给世界各大航空公司带来了灾难,导致其营业收入几乎为0并有可能裁员上万人。比如,英国航空宣布,公司将对现有的42000名员工裁减30%。截至本书撰稿之时,经济很可能即将重启。这一过程将极具挑战性,经济复苏可能会需要多年。休闲旅游行业可能会率先复苏,商务旅行紧随其后。但是,随后的内容将谈到,消费习惯可能已经发生永久性改变。如果许多企业决定减少商务旅行以控制成本,或者尽量用线上会议取代线下会议,那么将对经济复苏和航空公司最终的盈利状况产生重大且持久的影响。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商务旅行占航空客运量的30%,并为航空业贡献了50%的营收(得益于价格更高的座位和“最后一分钟预订”)。未来,这种情况一定会改变,导致一些航空公司的盈利状况极不稳定,迫使整个行业反思全球航空市场的长期发展布局。

在过去几年中,汽车行业可谓淹没在了接二连三的挑战之中,从贸易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销售额的下滑和二氧化碳排放罚款,到快速变化的客户需求和交通行业日益激烈的多重竞争(电动车、无人驾驶汽车和共享交通工具)等。此次新冠疫情更是加剧了这些挑战,极大增加了汽车行业尤其是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在疫情暴发的早期阶段,中国零部件的缺货对全球汽车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未来数月乃至数年,汽车行业必须反思在供应链缩减和汽车销量可能下跌的背景下,如何调整整体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在许多行业中,特别是在酒店和零售业,小型企业受到的影响会更重,不得不谨慎应对疫情关停措施(或业务锐减的状况),避免陷入破产境地。运营能力下降导致利润进一步降低,许多企业就无法生存。这些企业的失败会对国家经济和地方社区产生很大影响。小型企业是创造就业的主要力量,为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私营部门贡献了一半的就业机会。如果大量的小型企业破产,比如某居民区的商店、餐厅和酒吧减少,则失业人数会增加,需求会枯竭,整个社区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到周围更多的小型企业。这样的连锁效应最终会超出当地社区,影响到(希望影响范围不会太大)范围更大的地方。当今世界经济、各行业和各类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会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迅速对其他个体产生影响。以餐饮行业为例,这一行业受到了新冠疫情的沉重打击,以致我们甚至不能确定它能否复苏。一位餐厅老板表示:“我和这座城市乃至这个国家的上百名、上千名厨师一样,都在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使我们的生意能够恢复,我们的餐厅、职业和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sup><a id="note1" href="#note1n">[1]</a></sup>在法国和英国,几位行业人士表示,可能多达75%的独立餐厅都熬不过疫情封禁措施以及社交隔离措施,但是大型连锁餐饮和快餐巨头可以。这表明,大企业会越来越大,而小企业会逐渐式微乃至消失。比如,一家大型连锁餐厅的资源更多,并且在小型餐厅纷纷倒闭之后,前者面临的竞争会更少,因而更有可能维持经营。而小型餐厅要想在危机中活下来,就必须进行彻底的自我改造。与此同时,餐厅一旦永久性关门,那么影响的就不仅是餐厅和自身员工,而是会影响到经营链条上的所有相关方,包括供应商、农民和卡车司机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