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缘政治的重构(第1 / 4页)
在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疫情封禁措施和高收入国家的经济衰退会给下列人群的收入带来重大损失:贫困劳动者和依赖他们的群体。在尼泊尔、汤加或索马里等国家,海外汇款在GDP中占据很大比例(超过30%),而本次疫情导致海外汇款下降,就体现了上述观点。它会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带来毁灭性冲击,并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疫情封禁措施给世界多国带来的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冬眠”,将会导致中低收入国家的海外汇款收入减少20%,从2019年的5540亿美元降至2020年4450亿美元。<sup><a id="note27" href="#note27n">[27]</a></sup>在埃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菲律宾等较大的国家,海外汇款是对外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疫情会给这些国家带来许多困难,让它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形势更加脆弱,面临实实在在的动荡风险。旅游业也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许多贫穷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埃塞俄比亚,旅游业收入约占国家出口总额的一半(47%),因此疫情带来的收入损失和就业损失将会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在马尔代夫、柬埔寨和其他几个国家,情况也非常类似。
鉴于上述所有原因,我们要再次强调一点:与更加富裕的经济体和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冠疫情给脆弱国家和失败国家带来的伤害要更加深重和久远。新冠疫情会摧毁世界上一些最为弱势的群体。在许多情况下,经济灾难会引发某种形式的政治不稳定和暴力事件,因为最贫困的国家会面临两难困境:首先,疫情导致贸易和供应链瘫痪,会立刻出现汇款中断或饥饿人口增加等灾难性后果;其次,从更深层面来看,这些国家会遭受长期、严重的失业和收入损失。正因如此,新冠疫情很可能会给最贫穷的国家造成极大破坏,而这些国家的经济衰退会以更快的速度产生社会效应。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亚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依靠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新冠病毒导致的任何封禁措施或卫生危机,都有可能快速造成广泛的绝望和失序状态,从而引起大规模动乱,并在国际社会引发连锁反应。对于还在冲突中煎熬的那些国家来说,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尤其具有杀伤力,不仅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人道主义救助和援助的中断,更会限制维和行动,延缓为了终止冲突而开展的外交努力。
在认为美国最终将胜出的阵营中,主要观点都是围绕美国内在的优势以及中国的结构性硬伤。
地缘政治冲击往往出乎观察人士的预料,其连锁反应会产生二阶、三阶甚至更多阶后果。然而,就目前而言,哪些国家面临的风险最大呢?
美国胜出
所有依赖大宗商品的国家都正面临风险(挪威和其他几个国家不算)。在本书撰写之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崩溃对这些国家造成了特别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加剧了新冠疫情导致的问题和其他相伴而生的问题(失业、通货膨胀、医疗卫生体系能力不足,当然还有贫困问题)。对于俄罗斯联邦和沙特阿拉伯等比较富裕和发达的能源型经济体来说,油价的崩溃“只是”代表着一次严重的经济打击,会让它们的财政预算捉襟见肘,让它们的外汇储备面临压力,会给它们带来严重的中长期风险。但是,对于南苏丹等低收入国家而言,石油几乎就代表着它们全部的出口收入(占比为99%),因此疫情带来的冲击会给这些国家带来毁灭性后果。在其他依赖大宗商品的脆弱国家,情形也相差不多。在厄瓜多尔或委内瑞拉等石油国家,出现彻底的崩溃也并不稀奇,因为病毒会迅速摧毁这些国家为数不多的正常运转的医院。而在伊朗,除了大量人口感染新冠病毒外,美国采取的制裁措施更是让形势雪上加霜。
在“无人胜出”的观点背后有个基础的逻辑判断,即由几位专家学者,尤其是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的一个有趣想法:新冠病毒危机彰显了小国的成功,却凸显了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弱点。弗格森指出:“真正的教训不是美国将要完蛋,也不是中国即将统领21世纪。实际情况是,所有的超级政治实体——美国、中国和欧盟,都已经暴露出系统性失调的问题。”<sup><a id="note25" href="#note25n">[25]</a></sup>支持这一想法的人表示,国家过大容易出现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当国家或帝国的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无法实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而与之相反,新加坡、冰岛、韩国和以色列等小型经济体在疫情防控方面似乎比美国出色。
在提及两国受到的经济打击和国内政治困境时,持怀疑态度的人坚称中美两国都会在这场危机中受到极大削弱。“无论是中国创造的世界格局,还是美国重新领导的世界秩序,都难以从废墟中重新崛起。实际上,中美两国的内外实力均将受到削弱。”
预测未来是傻瓜才玩的猜谜游戏。事实很简单:没有人能够合理或明确地预判中美对抗的走向——唯一可说的就是,这种对抗会不断加剧。疫情已经导致现有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的对抗不断加剧。面对新冠疫情,美国可谓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影响力不断下降。与此同时,中国或许正努力利用这次危机,不断拓展国际影响力。我们恐怕很难判断中美战略竞争的未来格局,但它可能在下列两种极端情形之间摇摆不定: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缓冲下,不断恶化的两国关系得到控制和管理;另一方面,两国进入长期全面的敌对状态。
为何有人会认为“新冠疫情对中美两国以及全球秩序都十分不利”呢?<sup><a id="note24" href="#note24n">[24]</a></sup>他们认为,和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中美两国的经济必定在疫情中严重受损,这会限制两国拓展影响力和势力范围。中国的对外贸易占其GDP的1/3以上,因此在最大的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急速衰退的情况下,中国也很难维持经济的持续复苏。对于美国来说,过高的债务水平迟早将限制疫后复苏开支,而其始终存在的风险在于:当前的经济危机会转化成为一场系统性金融危机。
_脆弱国家和失败国家
马凯硕是研究中美两国对抗的有影响力的专家。上述因素促使他认为<sup><a id="note21" href="#note21n">[21]</a></sup>,新冠疫情颠倒了两个国家在应对自然灾害和提供国际援助方面的角色。以往,美国总是率先为急需援助的地区提供援助(比如2004年12月26日,特大规模的海啸袭击印度尼西亚时),而如今这一角色属于中国。2020年3月,在欧盟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中国向意大利提供了31吨的医疗物资(包括呼吸机、口罩和防护服)。在马凯硕看来,有60亿人口分别住在191个国家,组成了“世界上的其他地区”。这些人已经开始准备迎接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他认为,这些人的选择决定了谁将赢得这场竞争,而他们的选择将取决于“按照冷冰冰的理性演算,对中国和美国能为其提供的益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sup><a id="note22" href="#note22n">[22]</a></sup>情感因素发挥的作用可能不大,因为所有这些国家的选择是基于中美两国最终谁能帮助它们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但是大多数国家并不想陷入一场地缘政治的零和游戏,而是希望保持开放式的选择(比如避免被迫在中美之间进行选择)。但是,华为事件已经表明,美国正在给法国、德国和英国这些传统盟友施加压力,迫使它们进行选边站队。在中美对抗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各国最终的选择将决定中美之间谁将胜出。
目前面临特别风险的许多国家位于中东和马格里布地区。早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这些国家的经济形势已经日益严峻,大量青年人口失业,造成了社会动荡。新冠疫情、油价崩溃(部分国家面对这一问题)和旅游业冻结(旅游业是这些国家重要的就业和外汇收入来源)这三重打击有可能引发类似于2011年“阿拉伯之春”那样的大规模反政府游行示威活动。2020年4月底,在疫情封禁期间,由于失业和贫困问题日益严重,黎巴嫩爆发的多场骚乱就是一个不好的征兆。
第三,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国社会中令人震惊的一面,包括严重不平等、全民医疗覆盖不足,以及“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所展现的系统性种族问题。
新冠疫情让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在许多国家,疫情可能会导致人道主义危机和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预计,2020年,受到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影响的人口数量将翻一番,增至2.65亿人。新冠疫情导致交通受阻和贸易受限,再加上失业率上升和粮食供应受限或中断,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社会动乱,并会导致大规模移民和难民潮。在脆弱国家和失败国家,新冠疫情提高了贸易壁垒,导致全球粮食供应链中断,因而加剧了本已存在的粮食短缺问题。形势是如此严峻,以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戴维·比斯利在2020年4月21日警告联合国安理会,在也门、刚果、阿富汗、委内瑞拉、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叙利亚、苏丹、尼日利亚和海地等30多个国家,有可能“多次发生大规模饥荒”。
第二,用美国学者的话来说,新冠疫情损害了美国的软实力,因为“美国的疫情防控措施软弱无力”。<sup><a id="note20" href="#note20n">[20]</a></sup>(重要声明:至于公共体系对新冠疫情的反应是“有力的”还是“软弱无力的”,这一问题引发了各式观点,并导致各方争论不休。然而,要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还为时尚早。比如在美国,政策响应很大程度上是每个州甚至每个城市的职责。因此可以说,美国并没有统一的国家对策。因此我们这里讨论的对象是深刻影响了公众态度的各种主观意见。)
无人胜出
脆弱国家、走向失败的国家和已经失败的国家这三者之间的界限是易变且脆弱的。在当今这个错综复杂的适应性世界,非线性原则是指一个脆弱的国家很可能转瞬之间就变成一个失败国家,而在国际组织的协调下或在外来资本的推动下,一个失败国家同样也能快速地改善国家状况。未来数年,随着新冠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困难,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世界上最贫困、最脆弱的国家会经历单向变化——从糟糕变得更糟糕。简言之,展现了脆弱特征的许多国家都会遭遇失败的风险。
抛开剑拔弩张的政治争论不谈,那些相信美国在未来数年仍将“胜出”的人同时指出,中国自身在成为超级大国的路途上还面临许多挑战。经常被提及的主要挑战包括:第一,随着人口快速老龄化和劳动适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峰值,中国将面临人口结构劣势;第二,中国与文莱、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存在领土争端,这限制了中国在亚洲发挥影响力;第三,中国经济高度依赖能源。
当前,国家脆弱性仍然是最为重大的全球性挑战之一,这个问题在非洲地区尤为普遍。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是多重的、相互交织的,既包括经济不平等、社会问题、政治腐败和效率低下,又包括国内外冲突和自然灾害。目前,有18亿~20亿人生活在脆弱国家,而这些国家特别容易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因此在后疫情时代,这个数字必定会继续升高。<sup><a id="note26" href="#note26n">[26]</a></sup>这些国家脆弱的本质——国家能力孱弱,不能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和安全,决定了它们无力应对新冠病毒危机。在正走向失败的国家和已经失败的国家,形势更为糟糕。这些国家几乎都是极端贫困和频繁暴力的受害者,它们几乎不能或者再也不能履行教育、安全或治理等基本的公共职能。在公共权力缺失的情形下,无助绝望的民众往往会沦为帮派斗争和犯罪事件的牺牲品,经常需要联合国或邻国(并不总是心怀好意)的干预,才能避免陷入人道主义灾难。对于许多这类国家而言,新冠疫情带来的外部冲击会让它们进一步失败和沉沦。
支持“美国胜出”的人士认为,目前还难以确定后疫情时代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否会突然终结。他们提出如下观点:从相对层面来看,美国的地位可能正在下降,但从绝对层面来讲,美国仍然是不可战胜的霸主,并将继续拥有难以撼动的软实力;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或许有所下降,但美国大学国际战略的成功和美国文化产业的魅力表明,美国依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此外,作为一项全球性货币,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统治地位和安全性目前基本没有遭受挑战。所有这些都能转化为强大的地缘政治实力,帮助美国政府将一些企业甚至是国家(比如伊朗或委内瑞拉)从美元体系中排挤出去。正如前文所述,美元在世界上的领先优势将来或许会有所改变,但在未来几年中还没有哪种货币能取而代之。更重要的是,认为美国具有“不可约性”的人会挑战鲁奇尔·夏尔马的观点,认为“美国的经济霸权反复证明了衰落主义者的错误”。<sup><a id="note23" href="#note23n">[23]</a></sup>他们也会同意温斯顿·丘吉尔的看法,后者认为美国拥有一种天生的能力,能够从历史错误中学习,当所有替代性手段用完之时,美国定能做出正确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