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后疫情时代 > 第四章 地缘政治的重构

第四章 地缘政治的重构(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第三,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国社会中令人震惊的一面,包括严重不平等、全民医疗覆盖不足,以及“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所展现的系统性种族问题。

马凯硕是研究中美两国对抗的有影响力的专家。上述因素促使他认为<sup><a id="note21" href="#note21n">[21]</a></sup>,新冠疫情颠倒了两个国家在应对自然灾害和提供国际援助方面的角色。以往,美国总是率先为急需援助的地区提供援助(比如2004年12月26日,特大规模的海啸袭击印度尼西亚时),而如今这一角色属于中国。2020年3月,在欧盟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中国向意大利提供了31吨的医疗物资(包括呼吸机、口罩和防护服)。在马凯硕看来,有60亿人口分别住在191个国家,组成了“世界上的其他地区”。这些人已经开始准备迎接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他认为,这些人的选择决定了谁将赢得这场竞争,而他们的选择将取决于“按照冷冰冰的理性演算,对中国和美国能为其提供的益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sup><a id="note22" href="#note22n">[22]</a></sup>情感因素发挥的作用可能不大,因为所有这些国家的选择是基于中美两国最终谁能帮助它们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但是大多数国家并不想陷入一场地缘政治的零和游戏,而是希望保持开放式的选择(比如避免被迫在中美之间进行选择)。但是,华为事件已经表明,美国正在给法国、德国和英国这些传统盟友施加压力,迫使它们进行选边站队。在中美对抗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各国最终的选择将决定中美之间谁将胜出。

美国胜出

在认为美国最终将胜出的阵营中,主要观点都是围绕美国内在的优势以及中国的结构性硬伤。

支持“美国胜出”的人士认为,目前还难以确定后疫情时代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否会突然终结。他们提出如下观点:从相对层面来看,美国的地位可能正在下降,但从绝对层面来讲,美国仍然是不可战胜的霸主,并将继续拥有难以撼动的软实力;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或许有所下降,但美国大学国际战略的成功和美国文化产业的魅力表明,美国依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此外,作为一项全球性货币,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统治地位和安全性目前基本没有遭受挑战。所有这些都能转化为强大的地缘政治实力,帮助美国政府将一些企业甚至是国家(比如伊朗或委内瑞拉)从美元体系中排挤出去。正如前文所述,美元在世界上的领先优势将来或许会有所改变,但在未来几年中还没有哪种货币能取而代之。更重要的是,认为美国具有“不可约性”的人会挑战鲁奇尔·夏尔马的观点,认为“美国的经济霸权反复证明了衰落主义者的错误”。<sup><a id="note23" href="#note23n">[23]</a></sup>他们也会同意温斯顿·丘吉尔的看法,后者认为美国拥有一种天生的能力,能够从历史错误中学习,当所有替代性手段用完之时,美国定能做出正确的举动。

如果我们不能修复多边机构,世界将危机四伏。在大流行病危机过后,全球协调的必要性将更加突出,因为如果没有持续的国际合作,全球经济根本无法“重启”;如果没有国际合作,我们将面临一个“更加贫穷、平庸和狭窄的世界”。<sup><a id="note12" href="#note12n">[12]</a></sup>

_中美对抗的加剧

后疫情时代,人们会认为新冠疫情是一个转折点,它开启了中美之间的“新型冷战”(“新型”两个字特别重要:和苏联不同,中国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强行灌输其意识形态)。<sup><a id="note13" href="#note13n">[13]</a></sup>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这两个大国已经在多个领域(如贸易、知识产权、中国南海军事基地,特别是战略性行业的科技投资等领域)积聚了越来越多的矛盾,经过40年的战略接触,美国和中国似乎仍然无法填补双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和政治鸿沟。疫情不仅没有把这两个巨大的地缘政治力量团结在一起,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对抗和竞争。

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在新冠疫情危机期间,中美两大巨头之间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裂痕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知名学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王缉思认为,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导致中美关系处于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以来的最低谷。根据他的观点,两国的经济和技术脱钩“已经不可逆转”。<sup><a id="note14" href="#note14n">[14]</a></sup>北京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则警告称,如果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可能会导致“全球系统一分为二”。<sup><a id="note15" href="#note15n">[15]</a></sup>甚至多国政要也公开表达了他们的忧虑。在2020年6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提醒国际社会防范中美对抗带来的严重危险,他表示“中美两国的紧张关系引发了有关亚洲未来和新兴国际秩序形态的深刻问题”,并补充指出:“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尤其感到担忧,因为它们处于各个大国利益的交汇点上,必须避免被夹在中间或被迫做出令人不快的选择。”<sup><a id="note16" href="#note16n">[16]</a></sup>

至于哪个国家是“正确的”,或者哪一个国家能够利用对方的弱点和漏洞,最终“压制对方”,各方观点存在巨大差异。但是,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际上,观点没有“对”与“错”之分。对中美竞争格局的解读之所以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通常与观点持有者的背景、文化和个人经历有关。如果深入剖析前文提过的“量子世界”这一比喻,量子物理学就会告诉我们,并不存在客观现实。我们认为观察和测量能够确定一个“客观”的意见,但是由原子和粒子组成的微观世界(而地缘政治是一个宏观世界)受制于各种奇怪的量子力学规则。在此规则下,两名不同的观察者有权形成各自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的“叠加原理”:“质子可以同时分布在多个不同的地方,并呈现出不同的状态”)。<sup><a id="note17" href="#note17n">[17]</a></sup>在国际事务领域,如果两名观察者有权表达不同的见解,则他们的主观性难以避免,但这并不影响见解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如果一名观察者能够通过多个特殊镜头掌握“真实情况”,就会迫使我们反思“客观性”这一概念。显而易见的是,观察者的立场决定了其对现实的描述。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观点和“美国”观点可以共存,两者之间也可能会存在别的观点——它们都是真实的观点!可以理解的是,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让中国遭受了屈辱,西方八国联军在1900年对北京和中国其他城市进行掠夺,并要求中国进行了赔款,这些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对世界的看法,也影响了它对自身在世界上所处地位的看法。<sup><a id="note18" href="#note18n">[18]</a></sup>而与此相反的是,美国对世界及其自身地位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系列价值观和原则,这些价值观和原则自美国建国以来一直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公共生活。<sup><a id="note19" href="#note19n">[19]</a></sup>250年来,这些价值观和原则既奠定了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又形成了对大量移民人口的独特吸引力。美国视角植根于过去几十年它对世界事务无可匹敌的统治力,也源于它的绝对领导力相对下降所引发的不可避免的怀疑感和不安全感。马凯硕观察指出,中美两国都对自身的历史(中国更是拥有5000年的历史)深感自豪,这完全可以理解,但这也会让两国高估自己、低估对方。

抛开剑拔弩张的政治争论不谈,那些相信美国在未来数年仍将“胜出”的人同时指出,中国自身在成为超级大国的路途上还面临许多挑战。经常被提及的主要挑战包括:第一,随着人口快速老龄化和劳动适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峰值,中国将面临人口结构劣势;第二,中国与文莱、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存在领土争端,这限制了中国在亚洲发挥影响力;第三,中国经济高度依赖能源。

无人胜出

为何有人会认为“新冠疫情对中美两国以及全球秩序都十分不利”呢?<sup><a id="note24" href="#note24n">[24]</a></sup>他们认为,和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中美两国的经济必定在疫情中严重受损,这会限制两国拓展影响力和势力范围。中国的对外贸易占其GDP的1/3以上,因此在最大的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急速衰退的情况下,中国也很难维持经济的持续复苏。对于美国来说,过高的债务水平迟早将限制疫后复苏开支,而其始终存在的风险在于:当前的经济危机会转化成为一场系统性金融危机。

在提及两国受到的经济打击和国内政治困境时,持怀疑态度的人坚称中美两国都会在这场危机中受到极大削弱。“无论是中国创造的世界格局,还是美国重新领导的世界秩序,都难以从废墟中重新崛起。实际上,中美两国的内外实力均将受到削弱。”

在“无人胜出”的观点背后有个基础的逻辑判断,即由几位专家学者,尤其是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的一个有趣想法:新冠病毒危机彰显了小国的成功,却凸显了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弱点。弗格森指出:“真正的教训不是美国将要完蛋,也不是中国即将统领21世纪。实际情况是,所有的超级政治实体——美国、中国和欧盟,都已经暴露出系统性失调的问题。”<sup><a id="note25" href="#note25n">[25]</a></sup>支持这一想法的人表示,国家过大容易出现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当国家或帝国的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无法实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而与之相反,新加坡、冰岛、韩国和以色列等小型经济体在疫情防控方面似乎比美国出色。

研究中国、美国或中美两国的分析人士和预言家能够获得的数据和信息相差无几(毕竟这些现已成为全球化商品),所见、所闻和所阅也无甚差别,但有时候还是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人认为美国最终会胜出,有人认为中国已经赢得竞争,还有人认为最终这场竞争中没有赢家。接下来,我们依次简要介绍这三种观点。

中国胜出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新冠疫情让中国受益,但暴露了美国的弱点,其主要论据如下。

第一,面对微观世界的无形敌人,美国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无任何用武之地。

第二,用美国学者的话来说,新冠疫情损害了美国的软实力,因为“美国的疫情防控措施软弱无力”。<sup><a id="note20" href="#note20n">[20]</a></sup>(重要声明:至于公共体系对新冠疫情的反应是“有力的”还是“软弱无力的”,这一问题引发了各式观点,并导致各方争论不休。然而,要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还为时尚早。比如在美国,政策响应很大程度上是每个州甚至每个城市的职责。因此可以说,美国并没有统一的国家对策。因此我们这里讨论的对象是深刻影响了公众态度的各种主观意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