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贯彻正道(第1 / 6页)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在业务上相互联结,形成了被称为“联盟”的协作关系。这样的联盟组织在国际上有三个。
后来,我辞职离开了那家瓷瓶公司,与信任我、追随我的7名伙伴一起,成立了新公司——京瓷。其中的前因后果,在当时我写给父亲的信中做了详细的说明。
这个单纯的判断基准,一直到今天,我依然坚守,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这或许是母亲的一段话刻在我心中的缘故。当年母亲一有机会就教育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她这么说:
接下来,我又写道:“我坚决反对。然而,我的意见未获通过。这样的话,多年来的工作成果将会前功尽弃,部下将被逼入困境。我不忍心目睹这种情况。我以此为理由,提出辞职。”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住‘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独处的时候,没有任何人看到的时候,也要知道‘神佛’正在看着自己,所以行为要端正。一时心智迷乱,想做坏事时,就要在心里念诵‘神在看我’‘神在看我’。”
信中写道:“迄今为止,他们自己做的所有项目,全都搞砸了,这次还想来抢我的工作。他们只让我做试制品,我视若生命的研发环节,他们不许我做。简直岂有此理!(中略)这帮家伙要中途拦截我的研究工作,要抢夺我500万日元的研究经费。要是我的研究成果全都被这帮毫无道义的家伙夺走,那我一路以来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
就是按照这句话,在企业经营中,我也努力贯彻正确的为人之道,经营企业要无愧于天。我信奉这一思想到了愚直的程度。迄今为止,我的经营判断之所以不出大错,能一步步扎扎实实走到今天,可能就是拜此所赐。
成立京瓷后不久,我就将“作为人,何谓正确”当作经营判断的基准。
将做人的“正道”作为经营的原点
当时,我向员工们发出了这样的号召:“从今往后,我要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经营企业的唯一基准。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一基准太幼稚、太简单了,但我认为,事物的本质就是单纯、明快的东西。所以,今后我要把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
就是这样,我没有其他能力,只能沿着自己相信的道路,一心一意向前进。
所谓正确的为人之道,就是“要正直”“不骗人”“要关爱他人”,等等,这些小时候父母和老师教给我们的、极其简单的道德,或者说伦理。对于当时很不成熟且没有任何经营知识和经验的我而言,除此之外,没有可以借以立足的基础。
当时是我进入公司的第四年,我当上了科长,率领的科室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有些人看着却很不高兴,他们要接手我们科室长期以来做的研究项目。我强烈反对,递交了辞呈。现在重读这封信,我回忆起了当时紧迫的状态。
不以得失,而以“作为人”正确与否来判断
这封信中写到当时那家公司的经营困难越发严重,出现了大量裁员的情况。除了我领导的科室,没有一个部门盈利,也没有重振公司的方案。问题堆积如山,但社长和部长一级的干部都不作为,态度消极,反倒是我还给他们打气。
行动的规范不是基于得失,而是基于作为人应走的正道。在受命重建日航、出任会长职务后,我所面临的局面,立刻让我再次体会到了这一判断基准的重要性。
其实,这封信我自己已经忘了,但父母一直珍藏着。他们过世以后,这封信作为遗物又回到我手中。
哪怕不受欢迎,也要贯彻正道,这就是我年轻时的性格。而正因为认定自己是在贯彻正道,我才能够具备事业一定会成功的、不可动摇的信念。
如果将判断基准的根本置于人的心中,经营者至少不会把公司导向错误的方向,我这样确信。在员工们面前,我这样说:
此外,信中还记述了新公司(京瓷)的筹备情况,以及将与公司同一部门的同事(现在的妻子)提前结婚等。当时正是我人生的多事之秋。我是以这样的语言结尾的:“因为是和夫所做的事情,所以一定会做成功。务请父母安心,切勿为我担心。两到三年后,公司一定会很优秀,在此之前还需忍耐。”
“我要求大家放在心上的是,这个判断基准不是‘作为公司’是否正确,也不是‘作为我个人’是否正确,而是‘作为人’是否正确。所以,作为经营者,如果我说了、做了‘作为人’不正确的事情,请大家不要客气,直言相谏,纠正我。但是,当你们认为我的言行符合正确的为人之道时,就请大家一定跟随我。”
我递交辞呈后,社长以及干部们都恳求我:“你辞职的话,公司就会破产,请你务必重新考虑。”“给你加工资,请你留下来。”我拒绝了他们的要求。我说:“给我涨工资,我就撤回辞呈,这不等于我自己抛弃信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