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贯彻正道(第3 / 6页)
有时候我们会说,“那个人的灵魂不好”,这指的是那个人在这世上积累了不好的“业”,也就是不好的行为、想法、经验、知识等。
看到我这么盛气凌人,有位前辈就劝告我:“虽然你说得对,但太过严厉。部下稍有马虎,你就严加痛斥,他们对你就会窝火,就会讨厌你。在工作中,还是要多体谅下属的心情才好。”他说的也很有道理,所以我感到非常苦恼。
做出正确的判断所必需的,并不单单是聪明的头脑或丰富的知识。比什么都重要的是心中是否持有成为判断标尺的“善恶的规范”。
巨大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常常会向我袭来,但是,即使如此,我也认为,解决问题除了正面突破,别无他法。
那么,这个“善恶的规范”是从哪里来的呢?从心灵深处的“灵魂”中来。
看着我这种姿态,伙伴中有人反对,有人惊愕。一个人掉队了,又一个人中途下山了,等意识到时,只剩我一个人攀附在岩壁上。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
前面讲过,人心的中心部分存在着“灵魂”,灵魂的最深处存在着应称之为核心的“真我”。所谓“真我”,用“真善美”三个字来形容最为贴切,它是最纯粹、最美好的心。
正确的判断源自“灵魂”
这句话成了导火索,导致我被工会围攻。那位当事人跑到工会控诉说:“稻盛和夫那小子有什么权力解雇我。”工会成员群情激愤,在午休时把我拉到公司的广场,让我站到包装箱上,开始批斗我。
不以得失,而以“善恶”来判断事物,把“善心”作为判断、决策的标尺。要做到这点,需要平日里严加注意,否则很难付诸实践。
“这么反复跟你讲,你还是不明白。我们这个部门不要你了,你辞职吧。”
在刚开始经营企业的年轻时代,我会经常抓住部下,说下面的话:
前面耸立的壁障不管多高、多坚固,我也决不迂回。在自己相信的道路上,使出浑身的力量,笔直攀登。就像攀岩一般,只管瞄准山顶,一步一步,攀爬那险峻的岩壁。
这种充满爱与和谐的、清澈的“真我”,存在于所有人的心灵深处。但是,经受世间波涛的冲击,历经各种酸甜苦辣,我们会掌握各种各样附着在“真我”之上的知识和经验。这些在佛教中被称为“业”。覆盖着“业”的“真我”,就是“灵魂”。<a href="#annot19">[4]</a>
这时我觉得,这就如同孤身一人垂直攀登悬崖绝壁一般。
佛教主张轮回转生,也就是认为重生是存在的。人在很多次“重生”的过程中,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经验,造就越来越深的“业”。
然而,尽管思想有反复,但我的正义感却没有动摇。“或许我的话会招致部下的反感,但我绝没有说错。对的就是对的,必须坚持。”我的想法越发坚定。哪怕逆风吹袭,但只要是自己认定正确的事,就要付诸行动。我决不改变这种做人做事的态度。
我与工会干部总是对立,总有意见分歧。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我的部门里有这么一个人,他只顾强调自己的权利,口中充满了牢骚和不满,工作不好好干,不管怎么批评,他都充耳不闻。我在烦恼之余,有一次,这样对他说:
“某个问题发生后,寻找解决方法时,立即在头脑里浮现的想法几乎都是基于自我、基于欲望或感情的。只要不是圣人君子,就不能够以善恶直观地做出判断。所以,不能把最初冒出来的念头直接作为结论,而是‘要等一下呵’,暂且将最初的判断放一放,用善恶的标尺好好地对照衡量,然后重新对问题进行思考。为了防止做出错误的决定,这种缓冲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我采取这种态度,所以经常会与工会<a href="#annot16">[1]</a>的人发生冲突。我认为,如果要保护劳动者的权利,自己就要拼命努力工作,把公司搞好,这是前提。所以对于那些老是发动罢工的工会干部,我经常会批评他们:“这么做不对。”
这些话我一边说给部下听,一边也在告诫自己。实际上,遇事时“这么去做吧”这种一瞬间在脑海里浮现的判断,往往是错的,过后我很快就意识到了。这样的经验,我自己就有很多。
正因为坚持正道,人才会遭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