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 第9章 小情境与大情境

第9章 小情境与大情境(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这不只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很理性的结论。表演是为了让观众笑的话,你就成了手段,你变成了工具。拿自己当手段,你顶多掌握二流手段。拿自己当最终目的,你才有机会掌握一流手段。

你是你的目的。

每天睡觉前唯一要考察的只有一件事:你有没有持续地变好?今天是否获得了一点昨天没有的东西?这是查理·芒格的建议,事实上我看很多优秀的人在读到这个建议前就是这么做的。

既然已经说了这么多心灵鸡汤一样的东西,我就干脆把那句著名鸡汤也引用了吧:人生的目的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心灵鸡汤很多说的都是对的,它是鸡汤的原因是很少有人去实践。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是一份终身职业,一份与你的一切不能分割的工作,有意义的失败远远比无意义的成功有价值。

请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上台演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伺候好那一场,那一天的观众吗?

我们当然要为演出效果负责,但是你上台的出发点不该是这个,而是要拉长时间看——目的始终是成为更强的脱口秀演员。

目的是通过逗笑观众磨砺自己,而不是逗笑观众。

不停上开放麦,不停演出的目的,是练自己,不是炸场。

再一次,这是一个逻辑题,不是一个审美题。我无意在审美上证明讨好观众不好,我是试图在逻辑上证明讨好观众没用。你去讨好观众,最终你会失去观众。

当然了,审美上我也不认可讨好观众,至少我做观众时,发现一个演员在讨好我,我是笑不出来的。脱口秀演员与观众的关系一定是平视的,你在分享价值观,你在聚拢茫茫人海中与你感应的那一个个心理侧面(第5节),这是很动人的关系,不是能讨来的。

写得有点激动了,好像忘记了要回答的问题,不过,我想看完了这些,理解了和观众的关系,自然也知道眼睛该往哪里看了吧?

还是不知道吗?

好吧,给你最简单实用的办法:伸直右臂,手握拳,放在两眼焦点处,想象这个拳头在离你三米处,就盯着那儿,不知道该看哪儿的时候就看着这个自制的虚空中的焦点。不要想观众也不要想镜头,就看它。相信我,这样无论在现场还是在镜头里看起来,你的注意力都是集中的。

最终你会变成一个在舞台上游刃有余,什么状况都能接住的演员,你会场场都炸。但你的出发点不该是练这个,如果你一出发就去练怎么炸场,你也不太可能变成一个炸场演员。你的上限太低了,你的上限就是一天又一天迎来送往的观众,你会慢慢发现,炸场其实挺容易的,你会收获一天又一天无意义的成功。

这也能解释从线下到线上的不适,你能练成伺候一百人的能力,你能伺候好一千万人吗?

不是你去找观众,而是要让观众来找你。狠狠地操练自己,你越强,找到你的观众越多。而不是你能讨好的人越多,你的观众越多。

炸场是副产品,正如名利也是副产品。

追求炸场,追求名利,你会一无所获,或者更惨,你会变成一个庸人,甚至一个坏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