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表演的目的始终是让人相信(第3 / 3页)
始终记住脱口秀表演是在传达价值观,还原的目的是为了展现你的价值观。如果表演盖住了价值观,甚至可以舍弃表演。
你要展现自己的价值观,要暴露自己,你的表演就不该是“表演”。脱口秀演员的表演更应该像乐队主唱,而不是演员。想想那些非常有魅力的乐队主唱,在台上是在做自己,但也是在表演,就是在演自己。
举例说说具体的,比如在舞台上表演两人对话,左右转脸,能精确模仿两种不同的口音当然厉害,当然有助于你还原情境。
如果你想表演这段的目的,笑点就在于口音,那自然就要越像越好,只是我不大建议做这样的表演。更常见的脱口秀表演,应该是在表演这两个人说话的逻辑问题,两个角色的冲突,两种价值观(高频词哦,又出现了)的抉择。口音过于像,有时会掩盖笑点,甚至显得油。
不妨想想某些相声表演,有时就是为演而演,如模仿口音,模仿女性,演只是因为他会演,并不是为了表达什么。好笑吗?也好笑,可是那不该是脱口秀演员追求的。你去追求那个,会丢了自己的优势,我们演不过人家呀。可是如果我们一旦也练出了表演技巧,再加上本身的表达价值观的优势,就会厉害很多。
在写稿时,想象自己在舞台上的动作,神态,只是表层。深层的想象,是想象你稿子中构建出的情境。
第3节提到过了,文字只是索引,是目录,情境才是真正要在舞台上展现的东西。
情境有时直接来自记忆(我爸当时说……),有时来自观察(我在地铁上看到这样一个大哥……),有时是纯编造(火星人是这么打招呼的……),它本身的真假不重要,当它发生在舞台上时,它就是真的了。
我们的表演任务,就是让它变成真的。
舞台上什么都是真的。
要以乐队主唱的标准要求自己,而不是演员。
再看Russell Peters,他是靠模仿各国人为能的,他的精髓其实是抓住了各国人的民族性格,而不是口音。换句话说,你能像他一样,精准还原各国人的优缺点,就算不会模仿口音,你用最笨的办法直说出来,你也会是个还行的脱口秀演员。可如果你并不能精准还原,你观察不到,你只是能模仿口音,那你就是个涉嫌种族歧视、地域歧视的二流演员。
黄段子的道理也是这样的,黄段子的核心在段子,不在黄。光黄是没用的。光会模仿口音也是没用的。
光会演是没用的。
最简单的技巧,所谓眼到手到,你说你在看书,就不如表演你在看书,你表演你在看书,就不如还原出你脑海中的那个看书的样子。注意,每个人看书的样子是不一样的,你看书跟我看书肯定不一样。
我们都在舞台上演过打电话,如今你打电话还是比个六放在耳边吗?有没有更好的演法?你平时怎么打电话?
关键是还原,不是表演。
是还原你的观察,你的想象,不是表演你超强的模仿能力,肢体协调——那些都是技巧。
能还原的人,技巧有亏也会是个不错的脱口秀演员,不能还原的人,技巧很好,他也不像一个脱口秀演员,而更像是戏剧演员(其实真正的好演员都是在还原,而不是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