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宽客 > 第13章 站在天堂口的恶魔

第13章 站在天堂口的恶魔(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耸耸肩说:“模型中看不中用。”

我们必须搞清楚:是摇尾乞怜还是自力更生?当然,展开自我批评是必要的。我们遇到了敌人,它就是我们自己。无良宽客即是此次崩溃的罪魁祸首。一个幽灵,流动性缺乏、信贷冻结以及金融模型失灵的幽灵,在市场游荡。

2008年2月,爱德华·索普在位于加州纽波特海滩高档写字楼12楼一隅的办公室里,临窗远眺。波光粼粼的太平洋一望无际,直到远处海天一色。他对记者笑道:“景色不错。”

在那个1月,他们共同写出了《金融建模宣言》(<i>The Financial Modelers' Manifesto</i>):

这一段文字出自库特纳之手,他对曼德尔布罗特论文中描述的在棉花价格上所观察到的反常行为提出了质疑。曼德尔布罗特发现,市场价格极易出现突发的剧烈狂野跳动。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跳动并不重要——自我强化反馈环也好,肆无忌惮的投机潮也好,恐慌引致的去杠杆化风潮也好,重要的是它们确实存在,而且在所有市场内再三发生。

我愿戒除数学迷信,尽管估值需要大量使用模型。

曼德尔布罗特得出结论,市场行为远非标准金融学理论所显示的那样规范。在钟形曲线之外的空白处潜伏着市场的黑暗面,就像噩梦一样盘旋在宽客头顶,他们大多不愿面对这一事实,便将其驱逐到潜意识中。多年后,曼德尔布罗特的理论被纳西姆·塔勒布发扬光大。塔勒布不厌其烦地警告宽客,他们的模型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未知的黑天鹅(传说中不存在)会从天而降,摧毁整个系统。这一概念可以说是宽客(如库特纳和法玛)精美数学世界的死亡阴影。尽管曼德尔布罗特是不折不扣的数学传奇,开创了分形几何的全新领域,在混沌理论上也颇有前沿发现,但他的结论还是迅速引来了攻击,并很快被所向披靡的宽客所遗忘,他的结论在他们无往不胜的前进之路上根本不值一提。

我愿铭记我并非造物主,世间万物亦不必遵从我的方程。

但几十年来,曼德尔布罗特从未改变初衷。他一直坚信宽客注定要失败,只是那一天何时才会到来。在2008年一路下跌的市场上,关于金融崩溃的头条报道日复一日地宣告着曼德尔布罗特的胜利,而这类崩溃本应是不可预测的,至少几乎是不可预测的。

多年来,在宽客圈外,批评者的警告从未停止过。比如,贝努瓦·曼德尔布罗特在几十年前就告诫宽客要提防自己的数学模型狂野的一面——破坏力巨大的钟形曲线肥尾事件。2008年,这一面终于在世人面前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巴菲特的长期合伙人、睿智的查理·芒格观察到,“人们以为有了更高深的数学和更强大的电脑模型就可以当上帝了。实际上他们当的是恶魔。”

就在大崩溃发生前,曼德尔布罗特还发出了金融体系的量化基础面临土崩瓦解的警告。曼德尔布罗特是欧洲人,有着沉重的口音,头发已花白稀疏,高高的宽广前额泛着红光。2008年夏天,他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查尔斯河畔的公寓里写回忆录。他目睹了席卷整个金融体系的大崩溃,因此,对宽客们颇有微词——这帮人对他半个世纪前就提出的警告一直视若罔闻。

这份宣言立意不可为不善,但实在无法相信凭借几句誓言就能令宽客抛弃多年的信仰,相信自己的模型并非十全十美、一再威胁着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正如2009年2月下旬沃伦·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报中所写的那样,华尔街在宽客及其模型的簇拥下如履薄冰。巴菲特警告说:“提防炮制公式的极客。”

在他公寓的书架上摆满了他写的书,当然还有许多其他人的著作。2008年的一个夏日,他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破损的旧书,平整了一下,然后开始阅读。这本书就是麻省理工学院金融学教授保罗·库特纳编的《股市价格的随机性质》,1964年出版的市场理论论文集。这本书在20世纪60年代帮助爱德华·索普发现了权证定价公式,也是第一部收入巴舍利耶1900年关于布朗运动论文的文集。曼德尔布罗特关于棉花价格反常波动发现的论文也在其中。

为了确保2007年8月发生的因宽客而起的崩溃不再发生,两位宽客界宗师草拟了一份宽客的《希波克拉底誓言》<a id="w1"></a><a href="#m1"><sup>[1]</sup></a>:

如果说被认可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的话,那么曼德尔布罗特并没有显得有多高兴。崩溃的惨象令曼德尔布罗特揪心不已,怎么可能笑得出来?曼德尔布罗特双眼凝视着窗外的查尔斯河说道:

换句话说,在金融学的混沌世界中,不存在什么单一真谛。在这里,恐慌、狂躁和骚动的人群可以摧毁任何关于理性的预期,基于市场可预测和理性假设的模型是注定要失败的。当人们通过杠杆投入数千亿美元在这些模型上下注时,崩溃的恶果便开始潜滋暗长。

根据库特纳的观点,对我所做的工作唯一严重的批评是,如果我是对的,这就意味着他们之前的工作是错的。他们所有的工作错了,他们所做的假设根本站不住脚。

物理学由于其在根据物体客观现状预测其未来行为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成为大多数金融模型的灵感之源。物理学家研究世界的方式就是一次又一次重复相同的实验,以此来发现背后的驱动力以及魔法般的数学定律……但对金融学和经济学来说,情况有所不同,这两个学科涉及货币价值的主观判断。为了发现自己的定律,金融理论竭尽全力模仿物理学的风格和韵律……然而事实是,金融学根本没有什么基本定律。

我明白我的工作对社会与经济影响巨大,其程度往往超过我的理解能力。

曼德尔布罗特手里的书因年代久远已经泛黄发脆,他快速翻到自己寻找的那一页。

我亦愿杜绝引导模型使用者对我的模型产生盲目信任。不仅如此,我愿直言模型之假设与疏忽之处。

曼德尔布罗特如同丘吉尔首相一样,承诺给我们的不是乌托邦,而是鲜血、汗水、辛劳和眼泪。如果他是正确的,那我们还是把统计工具都丢到垃圾箱去吧……过去的计量经济学成果没有任何意义,几个世纪以来我们都在做无用功。当然,要我们承认这一点,就必须拿出能够证明我们的工作纯属徒劳的铁证来。

我愿戒除盲目追求精致而忘记建模初衷、忽视现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