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从赌博开始(第3 / 3页)
彼得·穆勒(Peter Muller)踏入圣瑞吉斯饭店的凡尔赛大厅。这是一家位于曼哈顿中城的百年老店,大厅里美轮美奂,但穆勒对此不屑一顾。
<a id="m15"></a><a href="#w15">[15]</a> 南海泡沫(the South Sea Bubble)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股票泡沫之一。英国南海公司的股票在1720年2—6月间从128英镑涨到1000英镑以上,到了年底又跌回124英镑。牛顿先从上涨过程中有所斩获,但他未能及时脱身,最后以巨亏收场。——译者注
2005年,西蒙斯收取的对冲基金管理费高达15亿美元,创下了当时的最高纪录。他的精英交易员团队栖身于长岛西岸一隅,整合了世界上最高深的科学和数学成果——从量子物理、人工智能到语音识别技术,无所不包,然后他们将这些成果应用于金融市场,攫取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在穆勒心目中,“数风流人物,还看西蒙斯”。
<a id="m10"></a><a href="#w10">[10]</a> 魏因斯坦是个交易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买卖证券,他的办公室就是他下达交易指令的地方。证券交易有时也被称做赌博,华尔街就是证券交易的赌场,因此魏因斯坦的工作就相当于坐在办公室里参与华尔街赌场的赌博。——译者注
穆勒42岁,皮肤黝黑,身体健硕,看上去比实际要年轻10岁,俨然是短小精悍版的巅峰期帕特·布恩<a id="w1"></a><a href="#m1"><sup>[1]</sup></a>,身上散发着一种战无不胜的男人特有的轻松酷感。他朝大厅另一端的吉姆·西蒙斯(Jim Simons)招了招手。西蒙斯是身家亿万美元的数学天才、全球最成功的对冲基金——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的创始人。这位胡子花白、有些秃顶的量化投资大师四周围满了仰慕者,他一边向穆勒眨眼示意,一边和他们交谈。
<a id="m11"></a><a href="#w11">[11]</a> 让·吕克·戈达尔(Jean Luc Goddard),法国著名导演,原籍瑞士,法国电影新浪潮的旗手之一。——译者注
同在凡尔赛大厅的还有一些职业扑克玩家,T.J.克卢捷(T.J.Cloutier),曾60次荣获扑克大赛冠军,以及科洛妮·高恩(Clonie Gowen),得克萨斯州的金发美人,有着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不过在这间大厅里,她是美国最成功的扑克女玩家之一的身份才是重点。
穆勒理了理遮住自己眼睛的沙褐色头发,一边从移动托盘中取酒,一边寻找朋友。今晚一些老派的基本面投资者也在场,他们时不时地与宽客们擦肩而过。长着娃娃脸的绿光资本<a id="w2"></a><a href="#m2"><sup>[2]</sup></a>经理<a id="w3"></a><a href="#m3"><sup>[3]</sup></a>大卫·艾因霍恩(David Einhorn)倚在又高又窄的窗前打电话,从那里可以俯瞰55号大街与第五大道。他年方37,但已迅速崛起为业内最强的基本面投资者,回报率连年保持在20%以上。艾因霍恩同时也是扑克高手,曾位列2007年拉斯维加斯“世界扑克系列赛”第18名,斩获659730美元的奖金。
<a id="m5"></a><a href="#w5">[5]</a> 大提顿山(Grand Tetons)位于美国怀俄明州西北部,黄石国家公园旁边。——译者注
在圣瑞吉斯饭店之夜,宽客们意气风发。此刻,他们是人中龙凤,是华尔街的主宰,一如20世纪80年代的垃圾债券之王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君临金融市场,又如20世纪90年代骑墙派对冲基金经理乔治·索罗斯征服华尔街。
<a id="m6"></a><a href="#w6">[6]</a> 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位于纽约西区,形成于1910年前后,是叛逆作家、艺术家的聚集地,反主流文化的大本营。——译者注
这些依靠计算机程式交易的投资者对公司的“基本面”毫不在乎,他们认为这些都是难以捉摸的东西,比如员工士气、首席执行官的尊容,等等。基本面属于华尔街的老顽固研究的对象,这些人像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那样,关注一家公司究竟生产什么东西、质量到底如何之类的因素。而宽客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他们预测某公司的股票会涨还是会跌是基于一连串令人头晕的数字变量,比如该公司股价相对市场上的其他股票是高还是低、涨跌是快还是慢——或是把这两者综合起来考虑。
<a id="m12"></a><a href="#w12">[12]</a> 401(k)是美国的一种退休金计划,每个月自动从员工工资中扣除一部分,这一部分加上雇主缴纳的部分一起储蓄起来并进行委托投资。这部分工资可以享受联邦税务减免和延迟缴纳优惠。——译者注
现在是2006年3月8日,“华尔街的扑克之夜”即将开始。100多位玩家金履华服,在大厅中川流不息。白天,他们是精英交易员,衣冠楚楚地撮合一笔笔买卖;到了晚上,他们摇身一变,成了狂热的豪赌客。今晚进行的是一项小型私人赛事,参与者都是百里挑一的富豪和天才,是凭着神算和果敢横行华尔街的风云人物。这些人都是高端金融弄潮儿,大部分是穆勒的同侪,他们平时行踪诡秘,走出这个大厅便鲜为人知了。但实际上,他们是金融市场的幕后大佬,谈笑间决定着全球金融体系数百亿美元的跌宕起伏。
<a id="m13"></a><a href="#w13">[13]</a> “白鞋”(white shoe)原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上流绅士流行的鞋子,这些人通常毕业于常春藤盟校,供职于律师事务所、银行这样的机构。后来将老牌专业服务公司称为“白鞋公司”(white-shoe firms),这些公司多是纽约历史悠久的银行、律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译者注
能够引起他注意的不是天花板上金碧辉煌的三层碎花玻璃吊灯,不是左边的古董落地镜,也不是宾客身上的阿玛尼礼服和珠光宝气的晚裙。空气中弥漫着金钱的味道,还有血战到底的纯爷们儿竞赛的气息,这些才是令人陶醉的馥郁芳香,环绕在他左右,令他无法自拔。迎接穆勒的是新启香槟的翻腾泡沫,还有朋友们会意的颔首和目光。在这里,各路顶尖银行家和对冲基金经理济济一堂。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穆勒的同类。
<a id="m14"></a><a href="#w14">[14]</a> 庞氏骗局(Ponzi scheme),由一位名叫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的投机商发明的金字塔骗局,他通过许诺高投资回报来骗取资金,用后来投资者的资金去偿付先前投资者的利息,即不断地借钱还债。——译者注
<a id="m7"></a><a href="#w7">[7]</a> 卡巴莱(cabaret)是盛行于欧洲和美国的一种娱乐表演,常于晚间在餐厅或夜总会举行,布景和服装较为简单,以歌舞形式为观众表演故事。——译者注
穆勒和西蒙斯是“宽客”(quants)中的巨人。宽客是一类不同寻常的投资者,他们使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超级计算机在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中挖掘数十亿美元的利润。21世纪初,精于技术的宽客开始成为华尔街的主宰,他们手中的武器便是数学在金融市场应用方面的理论突破,其中不乏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他们将这些突破运用于高度实际、利润丰厚的实践当中,计算市场运行的可预测模式。
<a id="m8"></a><a href="#w8">[8]</a> 鲍勃·迪伦(Bob Dylan)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最著名的民谣歌手之一,对美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是音乐制作人和诗人。——译者注
穆勒和西蒙斯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就已经认识了。当时穆勒曾一度考虑加入文艺复兴科技公司,但最终他还是决定前往纽约投资银行巨头摩根士丹利组建自己的对冲基金。穆勒将他的精英交易团队称为过程驱动交易(Process Driven Trading,PDT),这是个神秘组织,甚至不为大多数摩根士丹利员工所知。然而,他们过去10年的业绩记录足以傲视华尔街,区区50人便为摩根士丹利带来了60亿美元的利润。
<a id="m9"></a><a href="#w9">[9]</a> 在投行中,雇员的级别序列一般是分析员、经理、副总裁、董事、董事总经理,董事总经理是雇员的最高级别(有的投行在董事总经理之上还有一个级别),再往上晋升就仅是职位的升迁了。——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