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第3 / 5页)
欠银子的是大爷,这句真理在清朝已经有了。
“收起来吧。”四爷道。
在东小院里,四爷安慰她时说:“皇上心里也有数,特意把直郡王和太子都带走,就是怕却不过情面。他们都不在京里,我才好施展。”
四爷打了个比方:“比如两个人欠银,一是一百两,一个是一万两。要是会说话,找准时机,还了一百两也会叫皇上高兴,记着他是个忠臣,一心为皇上尽忠。可要是不会找时机,他就是还了一万两,那也是带罪之身。”
苏培盛把礼物放到四爷面前的桌上,道:“这是李主子叫人送来的,说是十四福晋刚送来的。”
总结起来就是,借银是为了面子,可也不是都能安心捂着银子不还。至于现在,大家就是想找一个合适的还银子的时机。
四爷深吸一口气,打开礼物盒子,里面是一把蒙古腰刀。刀把是牛角,因为用得时间久了,刀把叫手摩擦的温润如玉,像是包了一层浆。
谈兴大发的四爷给她上了一堂关于借银和还银的学问的大课。
“所以现在没有人还银子?!”
等她走后,李薇叫人把十四福晋送礼物中的某几件送到了前头,那一看就是给四爷预备的。大概是十四爷借着十四福晋的手,送给四爷当道歉的吧。
“这个我就懂了。份量不够的不敢先还,上头有人的要看上面人的意思,有派别的要看大家的想法。所以……”她正说得高兴,突然发现下面不太对啊。
前院,苏培盛从赵全保手上接过东西,也不敢打开看就捧到了书房。
四爷带着笑说:“大家都在等这个机会。这时哪个第一个还上银子,就是众矢之的。”
这是十四十岁时被皇上赏的,有段日子他天天都带着它。
谁知他笑着摇了摇头,握着她的手说:“你想错了。”
四爷却只是冷冷的看着。
她很担心的说:“可是这是个得罪人的活吧?”四爷您真是杯具帝。
苏培盛奇怪四爷怎么不拿起来,抽出来试试刀?虽然他们家爷不擅武,可也喜欢这些弓啊箭啊刀啊的,库房里收藏了不少呢。
书房里,四爷正和戴铎在下棋。苏培盛一进来,戴铎就起身道:“学生出去散一散。”
还银子自然是希望皇上高兴的。就是她也明白,还一百块叫朋友高兴,还一万块叫朋友怨恨的事可不少。前者大家还是好朋友,后者可能会反目成仇。
四爷点点头,戴铎躬身退下了,经过苏培盛身边时两人还互相示意点头。
这就很好理解了。
戴铎在书房常来常往,苏培盛对他也多了几分随意。大家看起来像‘自已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