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4 / 5页)
弘晰是太子长子死后,排行第一的阿哥,弘晋排第二,是太子膝下仅有的两个长成的阿哥了。说起儿子,太子脸上的笑真心了些,道:“是,弘晰十一了,弘晋才七岁。”
等多尔衮势大,先皇也是先蛰伏,再寻机将他斩于马下。
两人无话可说,康熙起了个话头。他说起今天去上书房,考问小阿哥时就想起了太子。
当时他的儿子不多,自然是盼着哪一个都要成才,虽然也曾忧心过保清与太子的年龄相差不大,也做不出故意冷落这个阿哥。他只盼着他们都快快长大,能成为他的臂膀。
太子配合的做出回忆的样子来,一脸怀念的道:“当年儿子连一笔字都是皇阿玛把着写的。”
仰望先皇,康熙总怕自己做得不及先皇好。他习自先皇,保清一落地就立了太子,皇后嫡出,这样的太子才是万众归心。
康熙也道:“是啊,你这孩子,只教你握笔就教了半个月,纠正过来,隔两天又忘了。”
康熙露出一丝笑,他也觉得是天气的缘故:“或许是太热了吧。最近总没胃口。”
然后他加重一侧的棋子,两只象棋叠在一起,竹板向一侧倾斜,棋子都落到水里不说,纸船也翻了,来不及捞已经化成了纸泥。
梁九功赶紧过来请罪:“都是奴才侍候得不周。”
他道:“尊贵的皇上,这就是平衡。”
要是以前,太子总要骂梁九功两句,责问他,要他更精心的侍候皇上。可现在,他也只是端起茶来喝两口。
要不是天花恶疾,先皇没有英年早逝,不知他还会有什么样的英举。
太子露出羞惭的笑来。
先皇待孝献皇后有几分,他不知道,也猜不出来。只是祸水名由孝献担了,太后也疲了,满宫的蒙古皇后蒙古妃子也都完了,而满人血统的阿哥也留下来了。
康熙道:“我记得弘晰和弘晋都大了吧?”
待太后势大,先皇要坐稳这汉人江山,就不如背这不孝之名。治汉人,自然要尊汉人的礼法。像前金那样,大清的江山也坐不稳几代。
他说着一口奇怪的满语,在他问起平衡时,叫太监接来一盆水,折了只纸船放在水中,将一柄薄竹板架在船上,然后在竹板两端放上等重的棋子。
骂皇上身边的贴身太监,亲近时这叫关心,疏远时这叫僭越。
平衡。在没有坐在这个位子上时,南怀仁就用一艘摆在铜盆中的纸船教了他什么叫平衡。
康熙见他没有责骂梁九功,想起以前的太子,心中还是叹气。太子……还是怨恨了吧……
当时还有前明小朝廷,还有数之不尽的反贼。宗亲们习惯在了草原上的权柄,不虽然被这中原繁华迷住了眼,却还念念不忘当年的八王议政,四大贝勒的风光。他既要笼络他们,又不愿意当个傀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