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百年招牌(第1 / 11页)
“对方给的信息有误,比约定的时间提前来取货,我也没办法啊。”
大地这样辩解。
解开货厢里的绳子,拿走毛毯,富岛称赞说真不错,然而他脸上似乎有阴云笼罩。
“出什么事了?”
长年相处,一看富岛的脸,宫泽马上就猜到。
“有退货。”
顺着他的视线,宫泽看过去,发现了堆在仓库入口附近的硬纸箱。
1
从行田市的中心地区稍微往南,水城公园和埼玉古坟公园中间,有小钩屋经营多年的公司总部。
正式员工和兼职人员加起来,一共只有二十七人,规模不大。
创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九一三年。百年以来,这家老牌厂商一直在生产足袋。不过,现如今洋装早已经取代和服成为主流,足袋的需求量早已在服饰类产品中垫底,他们也生产节日礼服,但收益甚微。地下足袋有很长时间曾经是他们的收益支柱,如今也被安全鞋取代了,销售收入一直在减少。对社长宫泽来说,刚才所见的菊池的遭遇,并不是完全与己无关。
曾经,行田就是足袋之乡。
“是针检出娄子了。”
宫泽啧啧地咂嘴,正好仓库里走出一个人影,他对人影大声叫道:“大地!”
一瞬间,露出不满表情的大地不情愿地走过来。这是宫泽的长子,今年马上二十三岁。从本地的大学毕业后,大地没找到工作,今年四月开始在家里祖传的小钩屋工作。针检,也就是检查产品中是否混入了针,是大地的工作。
“你这家伙,在干什么!”
宫泽劈头盖脸骂着走到跟前来的大地。
那时,足袋对日本人来说是日常用品,这里的足袋制造商鳞次栉比,每年生产八千四百万双足袋,占日本生产足袋总量的八成。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服饰的变化,足袋需求量减少,足袋厂家失去坚持下去的能力和欲望,一家接一家被淘汰,到了平成时代,剩下的生产商屈指可数。
这座木造L字形建筑建在从祖上继承的五百坪场地上,正面是事务所和仓库,左侧面是摆放着一台台缝纫机的车间。
员工的平均年龄是五十七岁。要说熟练工,确实是熟练中的熟练,最高年龄七十五岁。缝纫机也老,员工也老。
得知宫泽的卡车回来了,阿玄,也就是富岛玄三,从事务所门里快步迎出来。担任财务经理的富岛今年六十二岁,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四十余年,资历很老,从前任社长宫泽的父亲那时候起就担任管理工作。
“成色不错,真不愧是菱屋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