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长安的荔枝 > 长安的荔枝 第三章

长安的荔枝 第三章(第1 / 10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一想到要从经略府那里讨便宜,他就觉得头疼。可形势逼人,不得不去,只好赶鸭子上架了。

“先生要记得。跳胡旋舞的要诀,不是随乐班而动,而是旋出自己的节奏。” 老胡商笑吟吟地叮嘱了一句。

再一次来到经略府门口,李善德这次学乖了,不去何履光那触霉头,径直去找掌书记赵欣宁。可巧赵欣宁正站在院子里,挥动鞭子狠抽一个昆仑奴,抽得鲜血四溅,哀声连连。

李善德一阵叹息。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人手,这些问题都可以提前预料到。可让他一个人在七天设计出四条长路来,实在太分神乏术。

唯一让他略感安慰的是,双层水瓮确实发挥了作用,让荔枝的腐坏延缓了一日,才开始流汁——虽然这只是聊胜于无,但这就如同攒买宅钱,都是一点一点锱铢计较出来的。

他搁下毛笔,负手走到窗边。温湿的气息令天空更显蔚蓝,每次一有黑影掠过云端,他的心跳便猛地跳动一下。今天是三月二十五日,距离试验队伍出发已过去六日,差不多到了荔枝保鲜的极限。理论上,四路结果都应该出来了,信鸽随时可能出现。

这时苏谅拎着食盒一脚踏进院来,看到李善德仰着脖子在等信鸽,不由笑道:“先生莫心急,鸽子不飞回来,岂不是好事?说明骑手走得更远啊。” 李善德知道老胡商说得有道理,只是一只靴子高悬在上,不落下来,心里始终不踏实。

苏谅把食盒打开,取出一碗蕉叶罩着的清汤:“本地人有句俗话:做人最重要的,便是……”

“第四路,已过浔阳!荔枝流汁!”

一个仆役抱着信鸽,匆匆跑进屋子,报告最新传回的消息。李善德从案几后站起来,提起墨笔,在墙上的麻纸上点了个浓浓的黑点。

这面土墙上贴的,是一张硕大的格眼簿子。那格眼簿子顶上左起一列,从上至下分别写的是一路、二路、三路、四路;顶上一排,自左至右写着百里、二百里、三百里……彼此交错,形成一片密密麻麻的格子。

这是李善德发明的脚程格眼。那四队撒出去之后,除了大瓮,还带了同样规制的一批小瓮,每到一地,开启一个小瓮检查状态,便放飞一只信鸽回报。李善德在广州一收到消息,立刻按里程远近,用四色笔填入格眼。黑圈为不变,赭点为色变,紫点为香变,朱点为味变,墨点为流汁。

如此一来,每队人马奔出多远,荔枝变化如何,便一目了然。

“开心是吧?别啰嗦了,我都听出耳茧了。”

“事已至此,先生不必过于挂虑。我煲了碗罗汉清肺汤,与你去去火气。”

“谁能给我下碗汤饼吃啊。” 李善德抱怨。岭南什么都好,就是面食太少。不过他到底还是接下老胡商的汤,轻轻啜了一口,百感交集。

他自从接了这荔枝使的职责,长安朝廷也不管,岭南经略也不问,只有这老胡商和那个小峒女给予了实质性的帮助。他正要吐露感激,老胡商慢条斯理道:“这边小老代你看着,保证一只鸽子也错不过。先生喝完汤,还是出去转转吧,毕竟是敕封的荔枝使,经略府那边总不好太冷落。”

李善德的笑意僵在脸上,原来老胡商是来讨债的。他为了这个试验,贷了一笔巨款,现在得付出代价了。果然是生意场上无亲人啊……他抹抹嘴,起身道:“有劳苏老,我去去就回。”

李善德退后一步,审视良久,长长发出一声叹息。在前五百里,四路进展还算不错,格眼中皆是黑圈,可随着里程向前延伸,圆点如荔枝一样,开始陆续发生了变化。一旦出现朱色,就意味着荔枝不再新鲜了。

一个刺眼的墨点出现在墙壁上,说明荔枝彻底坏掉,这一路已告失败。

出乎李善德意料的是,这一路居然是事先寄予厚望的水路。在出发后第四日下午,他们冲到了浔阳口,可惜还没来得及入江,荔枝便已变味。前后一千五百八十七里,日行近四百里。

按李善德的设想,行舟虽然不及驰马,但可以日夜兼程,均速不会比陆运慢多少。可他飞速拿起九州舆图复盘时,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件事:从万安至虔州一段,有一段“十八险滩”,江中怪石如精铁,突兀廉厉,错峙波面。过往船只无不小心翼翼,往往要半天之久方能过去。

当然,即使避开这一段,未来也甚为可虑。之前李善德测算过,他从鄂州入江,顺流直下,可以日行一百里。但如果按这条路线返回,则必须溯流逆行,只能日行五十里——这还是赶上风头好的时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